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旱季下的羅馬:當象徵富饒的噴泉步入乾枯

2017/09/07 王健安

羅馬在今年六月開始陸續關閉城內的噴泉。圖為羅馬的海神噴泉(fountain of...
羅馬在今年六月開始陸續關閉城內的噴泉。圖為羅馬的海神噴泉(fountain of Neptune)。 圖/維基共享

走在梵蒂岡的聖彼得廣場上,會看到兩道橢圓弧狀的柱廊圍繞廣場周圍,聖彼得大教堂就位在與入口相對的另一端。在整個廣場上,除了有高聳的方尖碑,南北兩側還各有一座規模不小的噴泉。三個物件共同位在廣場上的南北軸線上,形成了相互呼應的美麗景象。

但在今年夏天,廣場上的噴泉少見地停止運作,源源不絕的泉水頓時消失。雖然廣場景觀宏偉依舊,但沒了水花的噴泉總是遜色許多,少了那麼一點巴洛克景觀規劃的獨特韻味。

關閉聖彼得廣場的噴泉不是單一案例,同一時間在羅馬城內,已經有許多噴泉也是如此,獨留美麗的噴泉雕像供人觀賞。會有這種少見情況,和今年氣候有絕對關係。

義大利的夏季,正進入前所未見乾燥的一年。 圖/路透社
義大利的夏季,正進入前所未見乾燥的一年。 圖/路透社

▌義大利嚴峻的夏季用水危機

對義大利而言,今年是個過度乾燥的一年。春天降雨量遠比往年來得少,幾乎快要打破60年來的最低紀錄。早在年初,就有種種跡象預告了缺水問題,但隨之而來的夏天依舊乾燥,降雨量也比年平均少了至少七成。更糟糕的是,今年夏天也異常乾燥,尤其是熱浪發生時,攝氏40度以上的高溫可說是稀鬆平常。這讓義大利的缺水問題更顯嚴峻,使農、牧業的損失不斷攀升。如今,就連民生用水都難免受到影響。

在首都羅馬,市府已經在6月底時關閉城內部分噴泉,以及上千座俗稱為「Nasone」(字面上的意思是大鼻子)的飲用噴泉。但最近的水情觀察卻發現,這麼做尚且不足以解決水患。為了滿足用水,人們過度抽取羅馬近郊的布拉洽諾湖(Lake Bracciano),水位大幅下降的程度甚至已危害到當地生態環境。羅馬所屬的拉齊奧區(Lazio)區政府因此在七月下令,暫時禁止羅馬水利公司繼續抽取湖水。

焦頭爛額的羅馬水利公司,只好考慮進一步在羅馬實施時段性供水,每日停水八小時。這項計畫原本要在7月底時實施,但遭到到羅馬市長與衛生部門的強力反對,特別擔心此舉將不利於城市公共衛生,最後依舊維持全時段供水。衛生考量有其道理,但這無法解決缺水問題,已經有人觀察到部分地區水壓降低、減緩供水量的情況。而且只要在接下來幾個月都沒有出現顯著降雨,時段性供水的可能性依舊存在,城內噴泉也將持續停止運作。

上千座俗稱為「Nasone」(字面上的意思是大鼻子,如圖)的飲用噴泉亦被關閉。
...
上千座俗稱為「Nasone」(字面上的意思是大鼻子,如圖)的飲用噴泉亦被關閉。 圖/路透社

▌教宗的環境關懷

現在的梵蒂岡雖為獨立國家,但自古以來和羅馬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今以停用噴泉的方式,與義大利共同面對缺水問題。梵蒂岡發言人柏克(Greg Burke)向媒體表示,這麼做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因為梵蒂岡噴泉採用循環利用,而且也沒有面對如此艱困的缺水危機。但梵蒂岡仍然與羅馬城用著同樣水道與水源,有必要以此舉表示對現況的關心與協助。

梵蒂岡的官方媒體在提及此事時,更延伸提到教宗的環境關懷理念,尤其是他在2015年公開的通諭《願上主受讚頌》(Laudato si')。環保議題一直是教宗方濟各相當重視的公共事務,曾在許多場合公開呼籲世人應當投以更多注意力,《願上主受讚頌》其實就是各面向討論的總結。「用水問題」即為該文的其中一段重要內容,方濟各提到:

人類的生命、以及陸上和水中生態系統都離不開水。清淨的水是健康保育、農業與工業發展的必要前提。人們已經習慣享用持續的供水,但現在有許多地方的需求已經超過了環境承受力……許多需要豐沛水源的大城市已經體認到缺水問題,但在此關鍵時間,仍然缺乏適當、公正的管理辦法。

以今年的缺水問題為契機,梵蒂岡持續彰顯教宗的理念,希望世人能夠多加想想,這次的缺水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無水可用。當梵蒂岡的噴泉乾枯,背後代表的是人類在面對環境變遷時的無力,以及共同面對問題的急迫性。

環保議題一直是教宗方濟各相當重視的公共事務,如今羅馬面臨缺水困境,梵諦岡也願意與...
環保議題一直是教宗方濟各相當重視的公共事務,如今羅馬面臨缺水困境,梵諦岡也願意與之「共體時艱」,關閉聖彼得廣場上的噴泉。 圖/路透社

▌象徵著「富饒」的噴泉

藉由噴泉的工程,西斯圖思五世向世人宣布他才是羅馬城的實質統治者。 圖/維基共享
藉由噴泉的工程,西斯圖思五世向世人宣布他才是羅馬城的實質統治者。 圖/維基共享

在歷史上,還有許多教宗當像方濟各這樣,相當重視羅馬城的用水問題。雖然彼此關心的出發點不盡相同,但過去與現在相互對比,讓這些乾枯的噴泉更顯得十足諷刺。

回到16世紀初,當教宗仍握有羅馬城的統治權時,這座城市也面臨嚴重用水問題。古典時代的水道已經停用多時,主要水源只能依靠城內的台伯河。如不是特別富有,否則大多數人都只能住在沿著河道的平原地帶。環境限制使得羅馬城的人口大量集中在城市西半部。

1585年教宗西斯圖斯五世上任,隨即在羅馬推動一系列的大型公共工程,包括了遍及城市東半部的供水系統。以山丘地形為主的東半部地區風景宜人、空氣清晰,可惜長久以來因缺水問題而罕有人跡。他派人到羅馬郊區尋找合適水源,同時整修古典時代遺留的水道,萬事俱備後,新鮮的水源就流到羅馬城牆外,再轉為地下水道牽引至各處,日後成了各座噴泉的重要水源,為當地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在某一段地下水道的終點處,教宗特地修建了摩西噴泉。其外觀仿如凱旋門共分為三個開間,每個都有如同壁龕的內凹空間。正中央的開間放置摩西雕像,水源從腳底湧出。雕像造型採用了《聖經》裡,摩西向猶太人供應泉水的典故,頗有將教宗與古代先知相類比的企圖。

藉由這個工程,西斯圖斯五世向世人宣布他才是羅馬城的實質統治者,而且更重要的,是位有能力帶來美好生活的偉大領袖。隨後在巴洛克時代出現的大量噴泉,其實都和當年的企圖心有異曲同工之妙——羅馬城的重要性必定要建立在舒適的公共建設上,只有如此才能宣揚教宗的威望。

羅馬「大量美麗、便捷的噴泉」,噴泉除了是地景裝飾,也象徵豐饒的生活品質。 圖...
羅馬「大量美麗、便捷的噴泉」,噴泉除了是地景裝飾,也象徵豐饒的生活品質。 圖/路透社

無論歷代教宗究竟懷有多少私心,不可否認的是,因為他們的努力,在現代水利設施出現前,羅馬已經以「大量美麗、便捷的噴泉」而聞名歐洲。換句話說,噴泉不僅是城市地景的裝飾,更是優良生活品質的保證。無怪乎有些學者會認為,在過去,源源不絕的泉水也是「豐饒」的象徵。

無論三個世紀前的教宗與現任教宗方濟各有多大不同,都一致認同清澈水源是構築美好生活的必要前提,而噴泉的存在就乘載了這些對環境、對社會的省思。在過去,噴泉等於人類克服自然環境、追求便捷後的成就;到了現在,噴泉的實用性雖然降低,卻讓人們更直接感受到嚴峻的用水問題——曾一度代表豐饒的噴泉,如今卻成了水源日漸乾枯的最佳見證,三個世紀前的教宗大概都沒能預想到,當年辛苦建設的噴泉竟然還有這種「用途」

現在的缺水問題很難不與人禍脫離關係。暫且不論以全球為規模、極其複雜的氣候變遷,羅馬的水管因年久失修造成嚴重漏水,在此缺水之際,更成了難以忍受的缺失,逼得水利公司趕快趁此機會更新設備。只希望到了未來,這些噴泉仍能一如往常地運作下去,既能象徵著這座城市的歷史,也能夠永遠代表著無需擔憂的用水情況。

曾一度代表豐饒的噴泉,如今卻成了水源日漸乾枯的最佳見證。 圖/歐新社
曾一度代表豐饒的噴泉,如今卻成了水源日漸乾枯的最佳見證。 圖/歐新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王健安/十六世紀的都更:便民、美觀集於一身的羅馬城

王健安

喜歡觀看圖像,找尋其中意涵。渴望總有一天能依據16世紀的地圖和導覽手冊,用雙腳遊歷羅馬城。著有《世界劇場:16-18世紀版畫中的羅馬城》、《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上古至地理大發現》(合著)、《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科學革命至當代世界》等書。

作者文章

圖為德國慕尼黑的州立文物博物館,收藏的奧古斯都巨型頭像。 圖/美聯社

羅馬帝國的王者群像:《十二凱薩》貫穿古今的權力形象圖

2023/11/13
拉斐爾直到1520年去世前,在羅馬執行了許多別具意義的工作委託,其中又以「調查羅...

《世界劇場的觀眾》文藝復興拉斐爾的未完任務:羅馬城古蹟調查

2023/07/24
電玩遊戲的長期玩家,有很大機率應該都聽說過冠以遊戲設計師席德‧梅爾(Sid Me...

文明的盡頭在下一個回合:席德梅爾的《文明帝國》回憶錄

2021/10/29
圖/路透社:教宗方濟各在2020年主持五旬節彌撒。

登入天堂的資格:教廷「真福品」凡人如何被封聖?

2021/05/19
在羅馬,最引起大旅遊者注目的,除了眾多教堂,就屬古典時代的古蹟,觀看的同時遙想曾...

《世界劇場》:來去羅馬住一晚,歐洲的「大旅遊」時代

2019/05/16
多元歷史觀點的重要性,就如同物種多樣性之於自然世界一樣,不在於取代、排擠他者,而...

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衝破西方觀點的思想吶喊

2018/08/08

最新文章

圖為2024年世越號船難事件10週年的紀念大會。世越號船難,南韓政府當局的救援怠...

世越號船難後的國家暴力:軍情人員非法監控罹難者家屬

2024/04/19
檀園高中教室內,一個座位上,擺放著世越號船難生還者,拿著自己同學遺照,所一起拍攝...

我們還記得:南韓世越號船難10週年,悲劇真相至今未明

2024/04/18
一名年輕人在衙門院子裡遭到刑求的照片,可能是在中國北方,時間在1900年之後不久...

旁觀他人之酷刑:清末歐洲攝影師紀錄的身體刑,與西方的中國想像

2024/04/18
圖/Return to Nature Funeral Home IG、美聯社

疫情下的火葬詐欺:棄置190具遺體、偽造骨灰,美國殯葬夫妻檔被控重罪

2024/04/17
德雷德.史考特(Dred Scott)於1857年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認定「黑...

加害者後裔如何面對先祖之罪?美國「史考特案」雙方家族的創傷與療癒追尋

2024/04/15
圖為海山樓一景。海山樓為香港著名景點,這幢彷彿由積木砌成的大廈呈現香港緊密而狹窄...

香港新移民在《但願人長久》的追尋:哪裡得到理解,哪裡就是家

2024/04/1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