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75年以來最嚴重暴雨:杜拜機場癱瘓,沙漠大雨是人工增雨釀禍嗎?
阿聯75年以來最嚴重暴雨:杜拜機場癱瘓,沙漠大雨是人工增雨釀禍嗎?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4月16日經歷了75年以來最嚴重暴雨,包括杜拜國際機場和多處高速公路要道都被淹沒;16日當日杜拜降雨量超過142毫米,遠超往年全年降雨量的97毫米,杜拜機場數百航班停飛,至17日機場服務仍無法恢復正常營運,阿聯其他多地城市也陷入混亂,目前已知1人喪生;鄰國阿曼更因暴雨引發山洪,導致至少19人死亡。而在網路輿論上,卻出現將暴雨歸咎到阿聯經常安排的人工增雨的說法,負責監管人工增雨的阿聯國家氣象中心起初說法反覆,副局長後來正式出面否認傳聞,表示在暴雨之前和期間都沒有進行人工增雨工作,並指出利用人工增雨來產生或改變重大天氣事件,以目前科技而言並不現實。
自1949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始記錄天氣數據以來,從未經歷如本次暴雨般巨大的降雨量;降雨從當地時間15日晚間開始,至16日早上9點左右暴風雨加劇並持續一整天,阿聯最大城市杜拜在16日的一日降雨量超過142毫米,而作為沙漠城市的杜拜,往年的平均全年降雨量為97毫米,也就是說杜拜在一日之間就下了遠超一整年的雨量。
阿聯部分地區更記錄到250毫米以上的降雨量,降雨情況最為嚴重的艾因市(Al Ain)錄得256毫米雨量。
由於阿拉伯半島長年乾燥,降雨並不常見,許多城市缺乏排水系統,這場史無前例的暴雨使得阿聯多地陷入混亂——街道被淹沒、路上的棕櫚樹被暴風連根拔起、建築物外牆受損、高速公路淹水,汽車被困,作為全球第二繁忙機場的杜拜國際機場(最繁忙機場是美國的亞特蘭大傑克遜國際機場),也因暴雨影響而被迫取消中斷服務,至17日暴雨停止後,杜拜機場仍因積水、道路堵塞等影響無法恢復正常運作。
杜拜國際機場2023年的旅客人次是8,700萬,有5家航空公司以杜拜機場為樞紐;相較阿聯約1,000萬的人口數,杜拜機場的旅客人次及阿聯所有機場總計的1.34億旅客人次顯得十分驚人,也顯見阿聯在全球航空業扮演的重要角色。
根據Flight Aware數據顯示,17日當日大約290架往返杜拜國際機場的航班被取消,另有440架航班延誤。
中東最大航空公司——阿聯酋航空已宣布從17日上午8點到18日午夜期間,暫停辦理杜拜出發旅客的登機手續,既定的航班延誤,其他多家原本預計從杜拜機場起飛班機的航空公司也同樣回報航班延誤,廉航Flydubai更取消了當地時間17日上午10點之前的所有班次。
杜拜機場也在17日上午建議「如非必要,請勿前往機場」,並指出航班持續延誤或是改飛其他機場。
阿聯政府也在暴雨來臨前就發出警告,要求民眾除非「極其必要」外出,否則盡量留在家中,以及安排絕大部分公部門雇員遠端工作。各地學校關閉停課、送貨服務停止,地鐵也被洪水淹沒,少數不得不出門的民眾涉水行走。
目前阿聯當局仍未提供總體損失或是暴雨造成傷亡的彙整資訊,不過在阿聯最北端的拉斯海瑪(Ras al-Khaimah),警方報告有一名70歲男子因車輛被洪水沖走而喪命。
除阿聯外,鄰國阿曼、巴林、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地也出現降雨,而阿曼的國家緊急事務管理委員會16日指出,暴雨造成山洪,導致至少18人死亡,當中包括10名學童和1名成人一起在一輛汽車中被捲走;其後搜救隊又在阿曼東北部的薩哈姆(Saham)地區發現一名女童遺體,目前阿曼已知在暴雨中喪生人數為19人。
▌暴雨是人工增雨造成的?
此次豪雨成災也引起外界質疑聲音,認為阿聯當局可能是因為使用了人工增雨(cloud seeding),技術失控才引發災難。但阿聯國家氣象中心(NCM)立刻駁斥這種傳聞。NCM副局長亞其迪(Omar Al Yazeedi)也表示:「這次風災前後,我們沒有施作任何增雨作業,人工增雨瞄準的是降雨之前、水氣尚未足夠的早期雲層,在暴風期間使用增雨是沒有用的。」
然而《富比世》(Forbes)報導,阿聯當局曾出現反覆不一的說法。NCM的氣象學家哈比卜(Ahmed Habib)曾透露他們在15日與16日都有派出增雨用的無人機;NCM 稍後否認此說法,表示當局是在14日與15日增雨,而不是風雨已經增強的16日。但後來副局長再度推翻上述說法之後,不同說詞更增添外界疑惑。
人工增雨又稱人造雨,經常被誤以為可以「憑空增加雨量」,其實它的原理僅是縮短水氣凝結到降水的時間,利用人為方式在空氣中釋放化學成分或鹽粒,透過增加水氣凝結的表面積或加速水分子碰撞,以此增加特定區域的降雨機率。
因此,完全乾旱的地區還是無法使用增雨技術,而是需要等待水氣較足的天氣。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大氣系教授安包姆(Maarten Ambaum)指出,人工增雨施作的目標雲層本身往往不易降雨,不太可能藉此產生嚴重的風暴。
人空增雨在1940年代發明至今逾70年,全球許多國家都會適度以人工增雨作為調節水資源的方式,包含美國、澳洲、以色列、中國與台灣等等。通常會採取從地表施放例子或用飛機、無人機等工具。
阿聯位處的阿拉伯半島中南部屬於亞熱帶沙漠氣候,年降雨量不超過200毫米,隨著油氣產業蓬勃發展,多年前就開始面對淡水資源短缺的問題。阿聯不僅擁有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廠,也早在1990年代已開始使用鹽粒等天然物質進行人工增雨,阿聯媒體《國家報》(The National)報導,此次降雨最嚴重的艾因市即是人工增雨的主要基地之一。
然而,人工增雨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目前也存在爭議。首先關於降雨的雨量、地點和時間等等細節,當前技術還無法控制到十分精準;此外,由於部分地區採用化學原料增雨,若施放太過頻繁,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整體的影響如何,人類了解的仍不夠多。《BBC》就曾報導,阿聯在2019年至少進行185次人工增雨,那年年底也有發生豪雨和水患。此次洪災與人工增雨有多少關聯,又或者僅只是氣候變遷下極端氣候的災難之一,暫時還難以釐清答案。
NCM另一位資深預報員納克比(Esraa Alnaqbi)表示,此次阿聯上方受到兩個熱帶性低壓影響,再加上地面高溫與高空冷空氣的推擠之下,就會形成強烈雷雨。
氣候專家也認為,暖化危機導致全球氣溫升高,因此更有可能加劇這個現象。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氣象學教授柯莫(Dim Coumou)說:「在暖化現象之下,雷雨造成的雨會特別大,因為高溫環境會讓雷雨形成的上升氣流也變得更強。」——氣溫每升高攝氏1度,空氣中水分就會增加7%,降雨強度也就會隨之增加。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