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過去24小時:國際鏡頭一周間(0613- 0617)

2016/06/17 轉角24小時

 

【2016.06.17 英國】

震撼全英國:脫歐公投前夕,國會議員遇刺身亡。

6月17日英國報紙頭條,左邊是支持脫歐的《每日電訊報》,右側則是支持留歐《衛報》...
6月17日英國報紙頭條,左邊是支持脫歐的《每日電訊報》,右側則是支持留歐《衛報》。

震撼全英國:脫歐公投前夕,國會議員遇刺身亡。

一名國會議員的死,讓脫歐公投前夕的英國陷入震驚。英國時間6月16日下午,工黨籍的現任國會議員喬.考克斯(Jo Cox)在北英格蘭的選區溝通活動上,遭到一名男子開槍後、持長刀砍殺。考克斯隨後送醫不治,得年41歲。據目擊者的說法,兇手在攻擊考克斯的同時,高聲吼著「英國優先!」(British First)的口號,因此行兇動機也被懷疑與即將在6月23日舉行的英國脫歐公投(Brexit)有關。

由於兇案發生的時機敏感,目前無論是「脫歐」或「留歐」派的各方陣營,都已暫停所有宣傳與活動。像是留歐陣營的主角英國首相卡麥隆,就取消了原訂在英屬直布羅陀的造勢活動;脫歐派的保守黨大將、前倫敦市長強生(Boris Johnson)也緊急中止了自己「脫歐巴士」的宣傳巡迴,並對罹難的考克斯與其家人表達哀悼與致敬之意。

41歲的考克斯,是去年大選之後上任的新科國會議員。她曾擔任英國公益團體「樂施會」(Oxfam)人道救援任務的活動主任,直到去年才受工黨邀請,出面在老家——英格蘭北部西約克郡的巴特利和斯彭選區——競選國會議員。在短暫的任期中,考克斯也維持了過去對人道救援與公益的關懷,特別對難民兒童問題與教育、社福,更付出不少努力。

然而考克斯的問政熱情,卻因駭人的凶案戛然而止。在6月17日的這一天,考克斯來到了選區中的伯斯托村(Birstall)舉辦了例行的民代互動會(surgery)。在英國,國會議員多會選在國會議程的空檔期間,在自己的選區舉辦選民溝通會,一對一地與地方支持者互動,如同醫師問診一般地回答、解釋、並接受選區民眾所反映的各項政策與地方問題。但在活動中,考克斯卻遭到一名52歲的當地男子托馬斯.梅爾(Thomas Mair)開槍、並持長刀砍殺,送醫之後不幸身亡。

小報的頭條對照:支持脫歐的《太陽報》(左)與留歐態度的《每日鏡報》(右)。
小報的頭條對照:支持脫歐的《太陽報》(左)與留歐態度的《每日鏡報》(右)。

目擊者表示,梅爾在攻擊考克斯議員的同時,也高喊著「英國優先!」的口號,因此其犯案動機也被懷疑與急右派的脫離歐盟宣傳團體「英國優先」(British First)有關。目前警方已逮捕了犯案的梅爾,但仍未對其精神狀態、政治傾向或犯案動機作出聲明,被指相關的「英國優先」組織,則同步表達了對考克斯哀悼並否認「涉案」,「這件事與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在脫歐公投上,與工黨同在留歐派的考克斯,在過去數周持續收到人身威脅的警告,但目前沒有證據能證實這者之間有相應關係。

考克斯身後留下了兩個年幼的孩子,獲知悲劇後,考克斯的丈夫布蘭登.考克斯(Brendan Cox)也對外發表了沉痛的聲明:

今天是我們人生新一章的開端,但接下來的路卻變得更困難、更痛苦、更少快樂、也更少愛。我和喬的朋友和家人,將一同在我們生命中的所有時刻,繼續照顧我們的孩子,並向殺害喬的這股仇恨奮戰。

喬始終相信會有一個更好的世界,而她人生中的每一天也都為此奮戰,並灌注了無比的精力、熱情與熱情,要是換作別人早都疲憊放棄了吧。

在事情發生後的現在,他會應該會最希望我們答應她兩件事:一是讓我們兩個寶貝孩子能繼續浸淫在關愛中成長,而二是...我們所有人都能共同團結,向這股殺死她的仇恨宣戰。仇恨是無關信念、種族或信仰,它僅是如此惡毒。

喬的一生過得無悔而淋漓,因為她曾活過得每一天,都是如此充實而圓滿。

考克斯夫婦過去都曾活躍於英國的NGO團體,並同時服務於前首相戈登.布朗的麾下:布蘭登曾是布朗的國際發展部幕僚,而喬則同時擔任布朗夫人的助理。

目前為了表達對考克斯與其遺族的哀悼,英國的各黨各派皆暫停對脫歐公投的政策宣傳,BBC也臨時取消了預定直播的政策對談節目,以求在釐清事件之前能冷靜大眾情緒,避免讓悲劇成為各方利用的政治籌碼。

喬.考克斯,1974-2016。 圖/美聯社
喬.考克斯,1974-2016。 圖/美聯社


 

【2016.06.16 加拿大】

性別平等,加拿大國歌修法改歌詞

罹患漸凍人症的資深國會議員貝朗吉,在自己生命的末端,仍致力於推動性別平等、力促了...
罹患漸凍人症的資深國會議員貝朗吉,在自己生命的末端,仍致力於推動性別平等、力促了這次加拿大國歌的修改歌詞。 圖/路透社

一位漸凍人議員的最後議案,讓加拿大為了性別平等修改國歌歌詞。

為了更符合性別平權的精神,加拿大國會下議院15日三讀通過了修改國歌《O Canada》英文版歌詞的議案,將原先歌詞第二句的「in all thy sons command」(統領您眾子民)改為更中性的「in all of us command」(統領我們眾人)。這是繼1980年加拿大正式通過國歌法之後,第一次針對歌詞的修正,也是一名資深國會議員在生命盡頭,所付出推動的最後議案。

這份被稱為「C-120議案」的國歌歌詞修改草案,是由代表渥太華-凡尼爾選區超過20年的資深議員貝朗吉(Mauril Bélanger)所推動,這名代表自由黨奮戰許久的國會議員在過去就多次主張修改國歌,希望其英文版歌詞中可以採用更兼顧女性的詞彙,以作為尊重加拿大女性以及平等精神的象徵。

貝朗吉在去年11月的加拿大大選中順利連任,但在選戰末期他卻發現自己常常「突然說不出話」,經檢查後才發現自己罹患了急性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症」。雖然貝朗吉很快展開了治療,病況卻仍急遽惡化,半年之間就讓這名雄辯無礙的資深議員失去言語與行動能力,因此這最後的C-120議案,貝朗吉也是透過iPad與發聲器才能在國會發言。

C-120案最後在三讀表決中,以225票贊成、74票反對的壓倒性數字通過。而當議長宣布全案將送交上議院待審之後,全場議員也都起立向貝朗吉鼓掌致意,全體並一同在議場內合唱了新版的國歌

令人難過的是,新版國歌的修正法案,最快也要等到今年秋天才會生效,目前健康狀況並不樂觀的貝朗吉,可能很難等到新國歌被正式傳唱的那一天。

加拿大的國歌《O Canada》是在1880年譜曲,一開始僅有法文版歌詞,直到1908年才由法官羅伯.韋爾(Robert Stanley Weir)的詩來填寫英文歌詞。而在原版本的歌詞第二句中,韋爾的原詞是更為古典的「thou dost in us command」(統領吾等眾人),但隨著一次大戰開打、大批的加拿大男性受「宗主國」英國的召喚而入伍開赴歐洲,因此為了強調戰時的愛國犧牲,歌詞才再改為「in all thy sons command」。

《O Canada》一直到1980年才正式入法,成為加拿大官方認證的正式國歌。其目前的歌詞如下:

過去保守黨掌政時,也曾於2010年提出國歌歌詞修正的想法。當時加拿大才剛在2010溫哥華冬季奧運會上,奪得女子冰上曲棍球的金牌,而眾多女性國手在賽場上唱出了「True patriot love, in all thy sons」,加國社會才開始認真討論「改歌詞」的可能。不過保守黨此時提出的方案,卻是「復古風」地想改回原始譜詞版本「thou dost in us command」,脫離現代脈絡的想法也就被廣大的反對輿論給打了回票。

然而物換星移,在去年選舉落敗之後,如今在野的保守黨黨團卻反對自由黨所提出的C-120議案。保守黨主張「國歌的修改茲事體大」,不但需要顧慮廣大民意同時還得兼顧國家傳統的傳成,因此,除非能證明大部份的國民都支持修改國歌,否則這類的修正不應該為了片面的「政治正確」追求,而隨意更動。

保守黨方面亦表示,「與其作這些有的沒的,不如實質地立法——例如加重女性同工同酬的保障——才是真正實在。」不過最終除了保守黨之外,國會的其他派系都支持C-120與貝朗吉的提案,選擇了更貼近現代社會價值的「in all of us command」。

至於加拿大的法文版國歌,由於歌詞中多是中性詞彙、沒有類似的性別爭議,因此暫時不需要另作修改。


 

【2016.06.16 南非】

「刀鋒戰士」的法庭路:在殺死女友的三年後

15日,「刀鋒戰士」皮斯托利斯在法庭上脫下了義肢,無輔助的狀態下步履蹣跚地繞場一...
15日,「刀鋒戰士」皮斯托利斯在法庭上脫下了義肢,無輔助的狀態下步履蹣跚地繞場一圈。而他的背後,則是被害者瑞娃.斯廷坎普的爸爸(左一:白鬚穿米白外套者)。 圖/美聯社

「刀鋒戰士」的法庭路:在殺死女友的三年後。

雙腳截肢卻又勇戰奧運田徑場的南非短跑國手——「刀鋒戰士」——皮斯托利斯(Oscar Pistorius),因為3年前槍殺女友一案而身陷囹圄。曾經是南非英雄的他,在2014年被南非法庭以「過失殺人罪」判刑5年並於去年獲得假釋,但之後南非檢方再次上訴,成功讓皮斯托利斯被改判為最低刑期15年的「謀殺罪」。為此雙方本周再次公堂交鋒,而南非法院也宣布將在7月6日宣布這名殞落的前運動明星所應得的制裁刑期。

在15日的開庭中,被告皮斯托利斯的律師魯斯(Barry Roux)讓自己的當事人在法庭上脫下了義肢,讓皮斯托利斯在無輔助的狀態下步履蹣跚地繞場一圈。魯斯指出,如今的皮斯托利斯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強壯、積極的金牌選手了」,在生、心理狀態皆有疑慮的狀態下,長期監禁皮斯托利斯除了折磨之外並無法起到任何「教化」意義。

我不是要誇大他的脆弱...我不是要誇大他的殘疾...畢竟就算他再脆弱,也不代表他可以為所欲為。但請大家要理解....對這個男子判處重刑真的是對的嗎?

南非法律規定,謀殺罪的最低刑期不得低於15年,但魯斯認為,刑罰的目的並不是要「擊潰被告的身心狀態」,而對於生理殘疾且罹患嚴重憂鬱症的皮斯托利斯,可能會讓他永遠無法重回社會、且毫無教化目地的重刑,「真的是法庭所能樂見的嗎?」

1986年出生的皮斯托利斯,出生時兩隻小腿都沒有腓骨而自小截肢。但從小性格就強悍的他,卻一路靠著義肢重起並成為全國知名的殘疾短跑選手,並在2004年的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帕奧)上,勇奪200公尺短跑金牌。之後競速表現越來越好的皮斯托利斯,也希望自己能與一般選手一樣,同台於奧運短跑競爭,但其所使用的碳纖維義肢卻被國際奧委會判斷為「競技輔助」工具而被取消2008年北京奧運的參賽資格。

奧委會拒絕皮斯托利斯的參賽,也引發運動界與身障權利團體的激辯,於是在各方的爭取下,皮斯托利斯終於在2012年倫敦奧運中,登上了400公尺短跑與4x400公尺接力賽的舞台。這段期間裡,皮斯托利斯與其「刀鋒戰士」的稱號也成為了Nike的品牌代言,極為勵志且不屈的形象,也讓自己成為南非、乃至於國際體壇的英雄。

但皮斯托利斯的運動生涯,卻在2013年的情人節清晨告終。當時在清晨驚醒的皮斯托利斯,「誤認」於洗手間盥洗的名模女友瑞娃.斯廷坎普(Reeva Steenkamp)是入侵的匪徒,因此在黑暗中拿起了9mm手槍,向斯廷坎普所在的洗手間連開四槍——這四槍打穿了洗手間的門板,其中三槍並打穿了斯廷坎普的手臂、骨盆、以及腦袋。斯廷坎普當場斃命,而皮斯托利斯的明星生涯也就此告終。

事發之後,南非法院一開始僅以過失殺人罪,對皮斯托利斯判處5年徒刑,而在2015年服刑10個月後,皮斯托利斯的律師也以當時人的生理問題與狀況為由,讓假釋法庭同意皮斯托利斯的出獄,讓其得以軟禁在家中服完刑期;但這項判決在負責本案的著名南非檢察官內爾(Gerrie Nel)的上訴下,隨後被改判為「謀殺罪」,雙方因此才再重回公堂。

你們該審判的,並不是那個贏得多面金牌的男人...而是那個身高只有1.5米,靠著自己一雙的瘸腿,在凌晨三點的模糊黑夜中站起來的那個人。

被告律師魯斯在法庭上強調,皮斯托利斯過去在運動場與國際舞台的盛名,讓這起案件被「惡意」覆蓋了許多情緒,法庭內外總對他好勝、多疑、強悍的個性無比強調,卻忽略了這樣的一個人所得面對的環境恐懼。

不過,魯斯的說法卻未在法庭上得到對手的採納。由於皮斯托利斯案震驚國際,南非司法單位於是也指派了部內的王牌——外號「鬥牛犬」的內爾——擔任本案檢察官。在過去3年的審判中,內爾始終堅持皮斯托利斯的殺人「並非過失」,他認為皮斯托利斯在犯案當下明知道浴室裡可能是女友,卻仍「冷靜地」掏出手槍、瞄準擊發,無論是不是針對斯廷坎普,刻意要致人於死的目的都相當明顯。

在去年的開庭中,內爾也在庭上提出了證據,指皮斯托斯所使用的子彈,是殺傷力特別強大的「黑爪彈」(Black Talon),在命中後彈頭會翻開成「六爪」以求達到最大的殺傷可能,而身中三槍的斯廷坎普就算能避開要害,可能也無法逃過喪命的結局。

在2014年的開庭中,內爾曾經在未預警的狀態下,當庭播放斯廷坎普的驗屍傷口,並當庭指控皮斯托利斯「你就是這樣地殺了她」,皮斯托利斯則當場崩潰,嘔吐、痛哭無法自己。

內爾指被告方一再強調「長期監禁被告的教化意義有限」,但在南非這個高謀殺率、槍枝濫用的暴戾社會裡,司法判決的「教化」對象其實更是「社會」,若無法藉由皮斯托斯的案件公正且深刻地宣示「暴力即錯誤」,那麼南非社會將永遠學不到教訓。

面對皮斯托利斯在法庭上的「赤腳走路」,風格慓悍的內爾檢察官則認為,在辯方強調皮斯托利斯的「折磨」時,法庭上的被害人——瑞娃.斯廷坎普——卻是「被消失」的:

她的狀況和被告當事人一樣重要...但她卻再也無法『走入』這座法庭。

內爾認為,整起悲劇裡真正「破碎的男人」只有一個,那就是瑞娃的父親貝瑞.斯廷坎普。在本周稍早的開庭中,73歲的貝瑞哀傷且激動地於法庭上表示,雖然自己與家人曾面對很大的困難,但在悲劇之後他們還是決定放下、原諒皮斯托利斯所作的一切,並相信他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內爾表示,貝瑞選擇放下的決定是痛苦而偉大,但被害者家屬的諒解與寬恕,並不代表兇手的罪過能被減輕:

寬恕的重點,在於原諒他人者的『放下』,而非對犯罪罪行的赦免。


 

【2016.06.15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初選全落幕,桑德斯、希拉蕊閉門會。

踏入希爾頓首都酒店,與對手桑德斯閉門會談的希拉蕊。 圖/美聯社
踏入希爾頓首都酒店,與對手桑德斯閉門會談的希拉蕊。 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初選全落幕,桑德斯、希拉蕊閉門會。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民主黨初選,美東時間6月14日晚間正式落幕,日前自行宣布勝出的希拉蕊順利地在初選的最後一站「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DC)拿下了勝利。然而初選告一段落的同時,希拉蕊也在同日晚間於DC的希爾頓首都酒店,與初選對手桑德斯會面。雙方在幕僚的陪同下,閉門會談了1個半小時,但會後兩人都未對外公開發言。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希拉蕊與桑德斯在飯店裡的會面,雙方都「顯得有點緊張」,畢竟彼此在過去5個月的民主黨初選進程中,彼此相互叫陣、殺得刀刀見骨。但在會談中,希拉蕊陣營也釋出合作善意,並試圖尋求桑德斯的「合作底線」,以其在7月底民主黨全國大會之前,就能促成桑德斯的退選,避免雙方初選競爭的氣氛延燒影響了民主黨的團結。

在過去5個月的民主黨初選過程中,希拉蕊的勝出聲勢雖然一路看好,但桑德斯卻令人意外地在年輕選民與左派選票中穩住了陣腳,雙方一路廝殺到了6月7日的加州初選之後,希拉蕊才在憑藉著民主黨內超級黨代表票的絕對支持,而自行宣布「初選勝利」。

然而希拉蕊的勝利,並未在第一時間得到對手桑德斯的祝賀,截至目前為止,這位佛蒙特州的參議員都堅持要「戰到最後一刻」的民主黨全國大會。在希拉蕊宣布勝選後的一周裡,桑德斯先後與現任總統歐巴馬,以及國會參議院的民主黨黨團同僚會面,但多方的會談都未能有效說服桑德斯「認輸」。因此,周二晚間希拉蕊、桑德斯的當面密會,也被認為是雙方妥協溝通的重要第一步。

在民主黨全國初選中,希拉蕊藉由各地投票贏得了2,219張代表票,遠比桑德斯的1,832票來得多,總得票數上希拉蕊亦以1,800萬票超過桑德斯的1,200萬支持;但雙方的選民結構與意向差異甚大,根據《紐約時報》與《CBS新聞台》上個月的合作民調,支持桑德斯的民主黨選民中有28%表示「就算希拉蕊被民主黨提名,也不會考慮投給她」。兩個派系之間的分裂,會否讓共和黨唯一提名的川普漁翁得利,也成為初選出線後希拉蕊的最大難題。

此外,在初選最終戰之前,桑德斯才在DC的造勢活動中,對嗆民主黨黨部。桑德斯表示,民主黨初選制度的不公,都透過這次選戰表露無遺,民主黨黨部委員會的領導都應該徹底換血,選制中的超級黨代表制度也應該一併廢除,並應全面開放獨立選民與延長投票註冊時間,以回應在地民意對公平選舉的期待。

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指出,桑德斯團隊在周二的會談中,與希拉蕊方面強調了自己對於最低基本工資標準、降低大學學生債務負擔、以及改革民主黨初選制度等議題的意見。但雙方的初步互動,暫時未有突破火花,希拉蕊方面對於尋求桑德斯「讓賢站台」的訴求,亦僅在試探中維持持保留姿態。

雙方短暫會面之後,桑德斯伉儷遂飛回佛蒙特的老家,而希拉蕊則會繼續前往維吉尼亞州參加國家安全論壇。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2016.06.15 法國】

反勞工法抗爭還未結束,法國百萬勞工再戰街頭

巴黎街頭的反勞工法抗爭。 圖/美聯社
巴黎街頭的反勞工法抗爭。 圖/美聯社

反勞工法抗爭還未結束,法國百萬勞工再戰街頭。

足球、夏天、恐怖攻擊的陰影,都阻止不了法國工會對政府法案的怒火。為了再一次向法國政府傳達民間對於勞工法改革的反對,周二法國全境再次出現了全國大罷工的抗爭串連,發起罷工的法國總工會(CGT)聲稱,光是在大巴黎地區就有百萬民眾湧上街頭,結合全國各地的響應,已創下了反勞工法抗爭的參與記錄。

這項頗具爭議的勞工法改革草案,其內容將賦予資方延長彈性工時與加班費的權限,並從法律上鬆綁了雇主在增、解聘員工上的規範。目前執政的歐蘭德總統與社會黨政府認為,為了有效降低法國長期維持在10%以上的全國失業率,法國勞工法的改革「勢在必行」。因為鬆綁對資方的人事限制,或將鼓勵企業更勇於投資並汰換人力,已達到「活絡就業市場」的最終目的;但勞方與傳統派的工會卻認為,勞工新法或將剝奪勞動者在就業市場的保障,除了增加勞動狀態中的不穩定之外(資方更容易開除你),亦會加速法國派遣與約聘等非正職問題的惡化。

近半年來,為了反抗法國政府對於勞工新法的強勢護航,法國國內也在總工會的領導下,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罷工與抵制抗爭,除了動員勞工團體、學生走上街頭示威,總工會也採用了傳統的「癱瘓戰術」,對國內的煉油廠、港口、交通樞紐等「要地」發起包圍,以阻礙日常的方式,逼迫法國政府揚棄勞工法草案、重回勞工談判桌。

法國總工會表示,法國人對於政府與勞工法的不滿已來到新高,在6月15日的最新一波全國抗爭中,總工會就動員了600輛巴士、組織了超過百萬人次(雖然法國警方的數字只有8萬)的抗爭軍團前進巴黎,包括馬賽、里昂等各級城市,也都同步響應614的全國百萬大抗爭,甚至連巴黎的艾菲爾鐵塔都因大批員工響應罷工,而只好臨時停止營運。

法國隊長的抗爭。 圖/美聯社
法國隊長的抗爭。 圖/美聯社

法國隊長的「盾牌」是用來擋鎮暴警察的水砲車的。 圖/歐新社
法國隊長的「盾牌」是用來擋鎮暴警察的水砲車的。 圖/歐新社

巴黎地標「傷兵院」前的水砲車。 圖/歐新社
巴黎地標「傷兵院」前的水砲車。 圖/歐新社

在巴黎的抗爭中,法國警察也與數百名激動的示威者爆發街頭衝突。前線的示威群眾憤怒地向警方投擲煙火、石塊,而警方則報以催淚瓦斯與水砲車,雙方在街頭的混戰,亦讓多名抗爭者掛彩、或遭逮捕。

勞團的連續抗爭,確實讓法國勞工的訴求被外界看見,但力主新法推動的法國總統歐蘭德與總理瓦爾斯卻仍以「拼經濟、救失業才是優先」為由,堅持新法「必得過關」。於是,在未能取得國會多數議員的支持下,歐蘭德總統才於5月初以法國憲法49條之3的特殊權力,授權總理瓦爾斯,讓勞工法得以強行跳過了國民議會(國會下議院)的表決,並於本周一呈交參議院(國會上議院)辯論。參議院的辯論預計在6月24日結辯,並在6月28日投票表決。而為此,總工會也已提前發起「總攻宣言」,預告將在6月23日至28日之間發起「最終的罷工抗爭」,以施壓法案對決中的法國國會。

根據法國憲法中的49條之3,在必要狀況下法國總統可授權政府,跳過國會的同意授權——這也是瓦爾斯總理在5月10日宣布,勞工新法將跳過國民議會表決的法律根源。相關法律規定,在政府動用49條之3的權力後,國民議會唯一能阻止政府的手段,就是通過不信任案投票,於是法國國民議會才在右翼反對派「共和黨」(LR,主席就是前總統薩科奇)的動員下,在5月12日發出不信任投票——但社會黨議員們即便對歐蘭德力推的勞工法有異議,也無法接受不信任案會讓政府垮台、在社會黨民調低落的時刻提前大選之結果,因此當次投票最終還是未能通過過半的不信任案門檻。

然而目前法國的參議員仍以反對派共和黨議員為大宗,假若勞工法案未能順利獲得參議院背書,則新法的決議則再將交回由下議院的國民議會行最終定奪。不過歐蘭德與瓦爾斯皆誓言「將不惜一切」護航勞工新法的過關,會否再次於同一法案動用憲法49條之3的特殊權力,也將成為困擾法國政壇的憲政危機。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2016.06.14 美國】

奧蘭多「脈動」槍擊案之後:全球的守夜祈禱與 #TwoMenKissing。

奧蘭多市中心也聚集了數千人手持鮮花、蠟燭守夜,餐與民眾施放天燈,作為對49名亡者...
奧蘭多市中心也聚集了數千人手持鮮花、蠟燭守夜,餐與民眾施放天燈,作為對49名亡者的追思與悼念。 圖/路透社

奧蘭多「脈動」槍擊案之後:全球的守夜祈禱與 #TwoMenKissing。

為了悼念在6月12日奧蘭多同志夜店「脈動」槍擊案中,不幸罹難的49名亡者,全球各大城市周一都出現了悼念活動,奧蘭多市中心也聚集了數千人手持鮮花、蠟燭守夜,參與民眾施放天燈,作為對49名亡者的追思與悼念。

奧蘭多的悲劇,衝擊了全世界對於同志與性別平權運動,而各地也都有民眾自主發起悼念活動。像是在倫敦的蘇活區(SOHO),周一傍晚七點就有數千名英國民眾聚集在老康普頓街(Old Compton St)上的「鄧肯上將酒吧」(Admiral Duncan Pub),現場氣氛肅穆且悲傷。

對於英國的LGBT社群來說,奧蘭多的「脈動」悲劇,喚起了在地社群對於鄧肯上將酒吧的悲傷記憶。作為蘇活區著名的同志社交場所,這間酒吧在1999年4月30日晚間,遭到英國新納粹份子柯普蘭(David Copeland)丟擲裝滿鐵釘的殺傷炸彈,造成店內3人死亡、超過140人輕重傷。

鄧肯上將的悲劇,也是英國史上針對LGBT族群最血腥的仇恨攻擊事件。犯案的柯普蘭被逮捕之後,也被判處3個終身監禁、最低監禁期不得低於50年的刑期。

倫敦蘇活區的鄧肯上將酒吧,以悲劇的往事成為了LGBT平權運動的紀念地標。 圖/路...
倫敦蘇活區的鄧肯上將酒吧,以悲劇的往事成為了LGBT平權運動的紀念地標。 圖/路透社

另一方面,在紐約著名的「石牆酒吧」外,周一同樣也出現了數千名聲援與悼念者,他們帶著鮮花、標語,並在酒吧外的克里斯多福公園街道上,用粉筆一一寫下了在「脈動」裡失去生命的49個名字。

作為美國LGBT平權運動轉捩點的石牆酒吧,是因為1969年6月28日凌晨所發生的「石牆暴動」而聞名。在過去,美國的同志社群時常會受到警方的騷擾與羞辱,無故的逮捕更是家常便飯,市區內作為同志少數公開社交場所的酒吧與夜店,也時常受到警察的反覆臨檢與突襲。於是在一次偶然的警民衝突之中,紐約的同志再也受不了警方的歧視對待進而群聚反抗。而雖然石牆騷亂在5個晚上後宣告落幕,但自此同志運動遂不再低頭而更積極地向社會爭取應有的平等權力。

紐約石牆酒吧的悼念,這裡也是平權運動的歷史轉捩點。 圖/路透社
紐約石牆酒吧的悼念,這裡也是平權運動的歷史轉捩點。 圖/路透社

同樣的悼念也在巴黎、雪梨、首爾、洛杉磯...等城市出現。而實體活動之外,網路上亦有網友發起了「 #TwoMenKissing 」的表態運動,以作為對奧蘭多事件中各種仇恨與歧視的抵抗。

根據《路透社》報導,#TwoMenKissing的串聯,來自於媒體對於犯案槍手的報導。在新聞中,媒體引用了兇手父親的發言,指自己兒子或是在看到兩名男同志接吻的場景之後才變得非常暴躁與激動。這名父親也在報導中對這場悲劇致歉,但文中所指兇手對親吻的憤怒與仇恨,也讓網友們決定在推特上以#TwoMenKissing配上同志接吻的圖片,以作為抵抗歧視的反擊宣示。

這場發生於12日清晨的槍擊案,目前造成包含槍手在內的50人死亡,並成為了美國史上最為慘烈的大規模槍擊事件。


 

【2016.06.14 法國】

ISIS再襲?法國警隊副官自宅前慘遭刺死

2015年11月21日資料照片,在巴黎市區圍剿恐攻嫌犯的黑豹特勤隊員。 圖/法國...
2015年11月21日資料照片,在巴黎市區圍剿恐攻嫌犯的黑豹特勤隊員。 圖/法國內政部

ISIS再襲?法國警官自宅前慘遭刺死。

法國周一晚間發生了一起重大的襲警與人質危機事件。一名42歲的警隊指揮官,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不明歹徒於家門口刺死,而後兇手闖進該名警官的家中,挾持屋內的警官配偶與3歲幼子與法國警方對峙,並在談判破裂後遭攻堅的法國特警擊斃,然而人質中僅有男童存活。法國媒體報導,該名兇手對談判專家自稱是「受ISIS指使戰士」,而ISIS的官方新聞台隨後也承認犯行,但兇手的切確動機與背景目前仍在調查中。

目前法國警方尚未公布兇手與兩名罹難者的身份,但根據法國《費加洛報》的報導,遇害的42歲警隊指揮官,是派駐附近的高速公路交警大隊副隊長,而其身亡的伴侶則也是任職於當地警方單位的內政部文職人員。

當局指出,這起攻擊事件發生在周一傍晚,遇害的副隊長當時並沒有穿著制服,但卻在家門口被兇手身刺9刀斃命。而後法國警方接獲挾持事件的通報之後,隨即由警方的反恐單位接手,但與兇手的談判並不成功,因此現場指揮官遂於當日午夜,下令待命的「黑豹特勤隊」(RAID,又稱法國國家警察特別介入部隊)強行攻堅,並在擊斃兇手後發現已經身亡的女性人質以及一名「受驚但健康狀況良好」的3歲幼童。

法國《世界報》表示,犯案的兇手在談判過程中曾多次表明自己「隸屬於ISIS」,而稍晚ISIS的官方新聞台《A’maq》也透過推特承認犯案。然而目前相關的調查並未對外公開,包括兇手的身分背景、是否預謀鎖定對象等皆不明朗,因此是組織犯案或者是孤狼式的行凶仍有待釐清。

事發後,法國總統歐蘭德除了表達哀悼之外,並宣布將於周二早上針對這起悲劇召集緊急會議。目前正舉辦歐洲國家盃足球賽的法國,全境軍警都正為賽事維安而戒備,特別在日前美國奧蘭多市同志酒吧槍擊案之後,法國軍警更是繃緊神經已待威脅。

在去年11月巴黎恐攻之後,法國的反恐單位亦密集演訓與配合,例如這次負責攻堅的「黑豹特勤隊」就被譽為法國警方的王牌單位,在歐洲盃期間也多次與軍方的「國家警察特勤隊」(GIPN)、警方的「反幫派旅」(BRI)配合演訓,以防止相應的恐攻威脅再於歐洲盃賽事期間再次重演。


 

【2016.06.13 美國】

東尼獎的新王者:《漢密爾頓》與林-曼奴埃爾.米蘭達。

東尼獎的新王者:《漢密爾頓》與林-曼奴埃爾.米蘭達。

美國劇場界的最高榮譽「東尼獎」12日晚間在紐約舉行頒獎典禮,去年在百老匯掀起搶票風潮的嘻哈歷史劇《漢密爾頓》(Hamilton)不負眾望地勇奪「最佳音樂劇獎」在內的11座獎項,成為今年第70屆東尼獎舞台上的最大贏家。這齣由百老匯金牌劇作家林-曼奴埃爾.米蘭達(Lin-Manuel.Miranda)編劇、作曲、主演的歷史音樂劇,結合了饒舌、嘻哈與R&B等不同的節奏曲風,以新穎且充滿衝擊力的呈現元素,重新刻劃了美國開國元勳——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傳奇一生。

愛就是愛就是愛就是愛....,愛不會被殺死,也不會被抹滅。

在頒獎典禮中帶著《漢密爾頓》拿下11項大獎的米蘭達,在獲獎之後帶著哭腔,激動地為台下的妻子以及前日於奧蘭多槍擊案中不幸罹難的亡者們,朗誦了一首自己所寫的14行詩。在頒獎典禮中,與會的主持與入圍者皆對周日發生於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的同志酒吧槍擊事件表示哀悼。這場造成50人罹難的悲劇,是美國歷史上傷亡最為慘重的大規模槍擊事件,目前FBI仍在釐清槍手犯案的切確動機。

然而在哀悼與悲傷的氣氛之外,今年的東尼獎卻是《漢密爾頓》一枝獨秀的天下,在24個競賽項目中,《漢密爾頓》拿下了包含最佳音樂劇在內的11個獎項,大豐收的輝煌成績在東尼獎70年的歷史上,也僅次於2002年拿下12座獎盃的《金牌製作人》(The Producers)。

這齣敘述美國獨立戰爭英雄——同時也是憲法起草人之一、美國首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音樂劇,其實是改編自歷史學者徹諾(Ron Chernow)的《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傳》。2008年剛拿下自己首座東尼獎不久的米蘭達,當時在閱讀漢密爾敦傳之後,深深地為這名極具傳奇與爭議色彩的開國英雄所懾服,並在探索良久之後,才決定融合嘻哈、饒舌、R&B等「非傳統元素」來打造這齣引領話題的新潮歷史劇。

劇中從以漢密爾頓為主角,敘述年輕的他如何投身於獨立戰爭,但卻又在日後與眾多昔日戰友——傑佛遜、亞當斯等人——反目成仇。全劇的最後高潮,就在漢密爾頓與昔日夥伴兼宿敵的副總統阿龍.伯爾之間的一場傳奇決鬥中,漢密爾頓的中槍身亡而告終。

片中最為著名、同時也是米蘭達為本劇所作的第一首歌曲〈My Shot〉,不僅以新穎的曲風,刻劃了漢密爾頓在年輕時在紐約與一幫革命份子的初次會面,歌詞中反覆的副歌歌詞:

I am not throwing away my shot (我不會錯過我的機會)

I am not throwing away my shot (我不會錯過我的機會)

Hey yo, I’m just like my country (嘿!我就和我的國家一樣)

I’m young, scrappy and hungry (我年輕、好鬥又飢渴)

And I’m not throwing away my shot (而且我不會錯過我放手一搏的機會)

更是呼應了漢密爾頓在政壇的風格,以及最終在決鬥中哪記著名「錯過目標」(throwing away my shot)、以致自己身死的那發脫靶子彈(”throwing away my shot”)。

現年36歲的米蘭達,過去在劇場界就已是大名鼎鼎,6年前的他就曾以百老匯音樂劇《In the Heights》,拿下過東尼獎與葛萊美獎的最佳音樂劇肯定。但他在2015年所推出的歷史音樂劇《漢密爾頓》更是讓米蘭達創下自己劇作生涯全新巔峰,除了票房狂賣、掀起百老匯近年少見的搶票狂潮之外,《漢密爾頓》更先後獲得了葛萊美獎、普立茲獎以及東尼獎的滿貫肯定,他本人也因掀起這波百老匯的元素創新,而在今年4月榮登《時代》雜誌的年度百大風雲人物,成為六個版本的風雲人物封面之一。

2016年東尼獎的最大贏家《漢密爾頓》。 圖/美聯社
2016年東尼獎的最大贏家《漢密爾頓》。 圖/美聯社


 

【2016.06.13 美國】

史上死傷最慘重,同志酒吧恐怖攻擊已釀50死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繼去年12月加州恐怖攻擊槍擊案後,美國本土於周日再遭受恐怖威脅,一間位於佛羅里達州的同志夜店「脈動」(Pulse)於當地時間凌晨2點,遭槍手馬廷(Omar Mir Seddique Mateen)持槍闖入掃射,在短暫於店內挾持人質後,遭當地鎮暴部隊攻堅,一陣槍戰後,最新更新顯示已造成50人喪命、53人受傷,成為美國史上傷亡最慘烈的槍擊事件。

遭槍擊當晚該夜店正在舉辦拉丁風格的主題趴,店內至少有三百多名客人,在槍手闖入當下活動已接近尾聲。槍手馬廷手持AR-15突擊步槍,身上依稀綁有不明裝置,在闖入夜店後一陣掃射,與在巡視的警察交手後,短暫挾持店內客人,最終在當地時間清晨5點遭攻堅的鎮暴警察擊斃。

29歲的槍手馬廷為土生土長的阿富汗裔美國人,犯案之前曾打播打911求助電話,公開宣誓效忠伊斯蘭國,而事發後,儘管其父出面向社會大眾致歉,解釋馬廷曾因目睹同志接吻而暴怒,犯案動機應與宗教無關,但由於案發後沒多久,與ISIS掛鉤的阿瑪克通訊社(Amaq News)便出面聲稱為該案負責,美國警方也因此將該案定調為恐怖攻擊,不排除ISIS涉案,但一切調查仍在進行中。

同時,據每日電郵報報導,槍手馬廷所持的AR-15突擊步槍在美國相當受歡迎,至少有3百70萬個美國家庭合法擁有該槍種,昨日的槍擊事件因而再次引爆「槍枝管制」的論戰。

槍手馬廷雖未被列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監控的恐怖分子名單上,但馬廷曾因公然表態激進思想並透露與恐怖組織有所聯繫,而在2013年與2014年短暫接受FBI調查與詢問,最終在未發現有確切證據證明其恐怖份子身分下,遭到釋放。

相較於近年恐怖份子重創歐洲各大城市,美國本土自911事件以後,已較少受到恐怖組織大規模策劃的襲擊,但極端思想的卻也催生出許多「孤狼」,在未依附大型組織下,單獨行動。極端思想的源頭未必都指向單一宗教,犯案動機亦不盡相同,但從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造成3死250傷、去年12月加州槍擊案造成14死21傷,以及昨日的槍擊案的50死53傷,皆顯示新型態的恐怖攻擊已逐漸成為常態,同時在槍枝等武器管制不足下,孤狼行動所帶來的破壞程度已不亞於伊斯蘭國或是蓋達等恐怖組織。

而曾受FBI調查卻未進一步遭列管的馬廷,再次證明了美國反恐系統漏洞下,孤狼成為漏網之魚的事實。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最新文章

廣東珠海市一名男子駕車衝撞健走團人群,至少導致35死。左為事件當下,有人倒地不起...

中國珠海衝撞事件35死:官方通報疑點重重,兇手「離異」說法掀起爭議

2024/11/13
左圖為開封夜騎的景象,箭頭處是一輛汽車被卡在車道中。右圖為夜騎大學生舉出的旗子:...

青春自己找出路?中國鄭州「開封夜騎」被暫停,河南各地大學封校管制

2024/11/11
俄羅斯電視台拍下遭受烏克蘭無人機攻擊後的起火房屋。 圖/路透社

川普當選後的烏俄戰局迷霧?雙方無人機擴大互轟,美國援烏意向受關注

2024/11/11
圖/路透社

付款異常、無法提領現金:中國雙11最終日的支付寶崩潰當機

2024/11/11
今天11月8日是中國的記者節,在前一夜中國記者協會率先公布了「中國新聞獎」,在獲...

愛國愛黨的報導有獎:中國記者節頒發沒有新聞的「中國新聞獎」?

2024/11/08
賀錦麗表示,美國民主的基石就是敗者接受結果,也是民主制度和君主制、暴君的根本差異...

美國大選過後:賀錦麗發表敗選演說,民主黨為何全面潰敗?

2024/11/0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