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過去24小時:國際鏡頭一周間(0516 - 0520)

2016/05/20 轉角24小時

 

【2016.05.20 沖繩】

歐巴馬訪日前夕,駐沖繩美軍又傳兇殺案

 圖/美國國防部
圖/美國國防部

歐巴馬訪日前夕,駐沖繩美軍又傳兇殺案。

根據日本警方表示,針對上月月底的沖繩縣女子島袋里奈(20歲)失蹤案,當地警方以於5月19日拘捕了一名32歲的美軍文職僱員,並根據該名嫌犯的口供於同日稍晚,在山區尋獲了已經白骨化的受害者遺體;而當駐日美軍再度肇禍於沖繩的同時,本周稍早美國總統歐巴馬才對外公布將於5月26日以參與G7首腦會議為由訪日,時間的敏感與巧合,也讓美日關係再生波瀾。

消息一出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也於周四深夜緊急召見美國大使卡洛琳.甘迺迪,除表達「強烈的遺憾於憤怒外」,日方亦要求美方全力協助司法調查,以避免讓沖繩事件惡化,而首相安倍晉三亦於周四上午對外表達「悲憤」之情。

根據日本《朝日新聞》的報導,目前警方拘留這名32歲美國嫌疑犯是受聘於沖繩美軍嘉手納空軍基地的文職僱員,過去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這名嫌疑犯在嘉手納基地裡負責網路業務,並在沖繩當地成家,娶了日本太太並育有三名子女,周遭的鄰居對他的印象多是「強壯但有禮」,對於其涉入兇殺案也都感到不可置信。

警方表示,得年20歲的受害者島袋,是一名沖繩當地的上班族。在4月28日晚間以Line向同居人發出「我去散步了」的訊息後就失去蹤影,而日本警方根據手機的定位記錄與地緣關係,才終於鎖定嫌犯並藉由其口供於19日晚間在山區尋獲被棄屍的島袋遺體。

這起兇殺事件,目前仍在調查之中,而美方也透過白宮發言人承諾「會全力協助司法調查」,並強調嫌犯「並非『現役美軍』...而只是美軍的文職約聘」。

在沖繩凶殺案傳出之前,本周稍早華府才公布歐巴馬總統將於5月26-27日訪日,其中除了出席伊勢志摩市的G7國家領袖高峰會之外,歐巴馬亦將前往廣島市的原爆紀念館致意。而雖然華府方面多次強調,歐巴馬前往廣島的目的是「致意」而非「道歉」,但這項外交舉動,也將讓歐巴馬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前往原爆點致意的現任美國總統。

《朝日新聞》報導,安倍內閣的成員私下指出沖繩兇案的爆發,「時間點糟得可以」,原本G7峰會美日同盟的強化表態,或因沖繩事件而被重新導回沖繩美軍基地的爭議。

僅佔全日本國土面積0.6%的沖繩,轄區內竟有十分之一的土地都被租借給美軍充作軍事基地,並集中了74%的駐日美軍。而大批外籍部隊的入住與國中之國的現象,在過去也屢次造成軍民糾紛,例如1995年的沖繩美軍強暴少女事件,就曾激發沖繩人的強烈抗議。至今,沖繩人仍針對美軍的普天間基地搬遷一案,對日本政府持續抗爭。


 

【2016.05.19 英國】

英國醫生大罷工後首次談判結果,出爐!

初級醫生抗議標語寫著:「同一個專業,我們站在同陣線。」 圖/路透社
初級醫生抗議標語寫著:「同一個專業,我們站在同陣線。」 圖/路透社

英國醫生大罷工後首次談判結果,出爐!

在歷經英國醫療史上第一次全面性大罷工(4月26、27日)後,政府與醫生工會再度回到談判桌上,歷時近四個禮拜談判協商,昨日雙方代表終於達成共識,推出新一份初級醫生的僱傭合約。雖然政府與工會高層表示該協議是個「正面的進展」,工會高層亦積極四處「推銷」,但基層的初級醫生卻不買單,怒批該協議比以往的都還要糟。

在這份新合約中,政府作出「讓步」,撤除「周六班歸類為平日工時」的提案,讓周末回歸假日工時,並依據輪值周末班的頻率來給付工資:七個禮拜內有一周末工作,年收入補貼3%,若兩周內值一次周末班則補貼10%。而夜班加班費將調至37%。

平日班的基本工資調漲維持不變(11%),然而談判期間政府曾提出更優渥的13%薪資漲幅以換取基本工時的增加,但由於基本工時的增加意味假日工資的減少,該項條件最終遭醫生工會拒絕。

對於這樣的談判「成果」,醫生工會(BMA)主席馬拉瓦納(Dr Johann Malawana)跟衛生大臣杭特(Jeremy Hunt)都表示相當滿意,「雖然過程激烈但卻很有建設性」,至少大家願意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協調並達成共識。但雙方的「一搭一唱」卻惹怒更多基層的初級醫生。

一位初級醫生怒批:這個結果根本比之前的還糟!政府根本沒有要正視真正的問題!

初級醫生的憤怒原因在於,卡麥隆政府為了兌現「七天看診」的政策,好讓國民「隨時都可以接受妥善的醫療照護」,將原本醫護人員五天平日班、兩天周末班,加長為六天平日班,只剩周日為假日班,並且試圖透過調漲平日班的基本工資藉以平息初級醫生的怒火。然而薪資多寡並非問題的癥結點,英國國民健保的所面臨的真正的困難在於人力資源的匱乏。

而新協議捨棄周六工時的提案,也只是將談判推回原點,著墨於薪資而已。盡管政府承諾不讓醫生「超時工作」,但如何規範醫院不會因為病患需求再度強推醫生上崗,讓醫院淪為惡性循環的血汗職場,英國政府至今未能提出有效解決方案。

也因此,新的談判結果引發基層工會成員強烈反彈,認為政府到了最後一刻依然拒絕正視人力資源匱乏的事實。

內部強烈的反彈迫使馬拉瓦納親上火線,說服基層的初級醫生「給這份合約一個機會」,但也導致工會高層被控訴為了讓事件盡早落幕,鴕鳥心態地強迫推銷一份更糟糕的協議。

然而,昨日的協議並非最終結果,還得於6月17日經由所有醫生工會成員(約四萬名初級醫生)投票決定是否採納新合約。而投票結果將等到7月6日才會出來。

延伸閱讀

醫生罷什麼工?吹響英國NHS健保革命的號角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2016.05.19 法國】

抗爭下的精神極限?法國警察上街「反仇警暴力」

5月19日:抗爭下的精神極限?法國警察上街「反仇警暴力」 圖/路透社
5月19日:抗爭下的精神極限?法國警察上街「反仇警暴力」 圖/路透社

抗爭下的精神極限?法國警察也上街:「反仇警暴力!」

法國政府力推的「勞工法改革」引發法國全境的民眾抗爭。數十萬、甚至百萬人上街示威的光景,亦成為半年來法國的街頭常態,各種街頭的暴力衝突在警方與示威者之間也更見頻繁。

而當勞工法改革爭議延燒、街頭衝突熱度持續的同時,自稱「再也受不了仇警暴力」的法國警察,也在18日中午透過警察工會,在各地發起了自己的「警察示威」——只不過在巴黎的警察示威卻與激進抗爭者狹路相逢,雙方在共和國廣場附近再起衝突,示威者甚至像一輛執勤中的警車投擲汽油彈,而兩名警員在火海中倉皇逃出的景象,也再一次引發法國警民兩方的辯論舌戰。

5月19日:抗爭下的精神極限?法國警察上街「反仇警暴力」 圖/歐新社
5月19日:抗爭下的精神極限?法國警察上街「反仇警暴力」 圖/歐新社

影片中被燒毀的警車裡,執勤的一男一女兩位警察目前都沒有大礙,但事發影像傳出後,包括巴黎警察局長卡多(Michel Cadot)與法國總統歐蘭德都發出聲明,除誓言「站在警察一方」、「嚴懲兇手」到底之外,巴黎檢方亦以「殺人未遂」立案調查。

這場發生在巴黎共和國國廣場附近的衝突,發生在18日中午。數百名巴黎警察的反仇警示威與300多名反警察抗爭者,在兩方此起彼落的「反對仇警暴力!」「條子、豬玀、殺人兇手!」口號中,再次於街頭展開衝突。

根據法國警政單位公布的數據,在過去兩個月內,法國警方已在街頭的抗爭中因衝突傷害折損了300名以上的前線警力;其中更以站在示威隊伍前線,被稱為「搗毀者」(les casseurs)的激烈抗爭者,最讓法國警察感到頭痛。當局認為,這些「搗毀者」在近期的衝突中「有效而有組織地散播仇警暴力」,不僅讓警方的街頭執法陷入風險、更煽動了警民之間的不信任與投射暴力。

發起抗爭的法國警察工會表示,政府應該扛起責任,除了重視警方人力吃緊與勤務疲憊的極限狀態之外,當局更應該想辦法「授予警方更多的執法權限」,好在衝突現場能更即時地壓制「搗毀者」的挑釁。

然而法國警方的說法與訴求立場,並未得到街頭抗爭者的認可,網路與媒體輿論中,役出現了質疑警方的「避重就輕」。質疑者認為,法國警方在街頭的「鎮暴手段」有日趨極端的現象,在過去半年來,各地「被警方無端打傷」、「甚至在街頭動用私刑」的狀況根本相當常見,例如說在今年3月底,巴黎警察就被民眾拍到在巴黎市區的街頭痛揍一名15歲、並無反抗動作的年輕抗爭者,而引發民間憤怒。

「警察應該是要保護人民,而非在街頭攻擊民眾。」抗爭團體表示,在這一熱門影片中被警察圍毆的少年並非個案,4月底在法國西北的雷恩市,一名20歲的反勞工法示威者,也在街頭被鎮暴警察以警棍暴頭重擊,重傷之於雖撿回一命,但最後卻失去了左眼視力。但這些街頭衝突的事後調查中,檢警對於執法過當的調查比起以重罪起訴「搗毀者」卻總是緩慢而消極。也因此,法國警方自己走上街頭的「反仇警」訴求,此時也顯得不甚令人信服。

然而對於反對意見的說法,前線的法國警察卻相當憤慨。在《法新社》的採訪中,警方就多次質疑「衝突的影片時常被斷章取義」、「在街頭挑起衝突的又不是我們」,警察的工作是維持安全與秩序,而在2015年查理周刊槍擊案、11月巴黎恐攻之後,各種維安行動早就讓一線員警疲於奔命。而接連兩個月的反勞工法改革大抗爭之外,一個月之內法國還得在迎來歐洲盃足球賽的的重大國際賽事,種種高壓的任務需求,也只會將基層的精神壓力與任務極限推到一個「無人可負荷」的邊緣境地。

雖然法國境內抗爭多起,但根據法國《巴黎人報》週三所作的民調,但民間仍有82%的人對警方形象抱持正面觀感。報導指出,自去年巴黎恐攻之後,民間對警方的信任度與好感大增;而在恐攻之前,只有65%的法國人對警方持正面態度。縱使勞工法爭亦讓街頭衝突再起,但反政府政策的主流民意,似乎未把仇警態度也給模糊在一起。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2016.05.18 英國】

與「肥貓」密謀續留歐盟?卡麥隆被控雙面人

今年四月份反撙節民眾戴上卡麥隆的面具,喊:「保守黨、卡麥隆,滾!」 圖/歐新社
今年四月份反撙節民眾戴上卡麥隆的面具,喊:「保守黨、卡麥隆,滾!」 圖/歐新社

隨著脫歐公投時程逼近,去、留兩陣營隔空交火愈演愈烈。昨日一封由英國佳信集團總裁蘇姆斯(Rupert Soames)寫給英國首相卡麥隆的信落入英國《每日郵報》手中,無意間揭露出卡麥隆於2月份與歐盟談判脫歐議題同一時間,私底下與英國各大企業「密謀」宣傳續留歐盟的大計。

蘇姆斯在信中告知卡麥隆,在與其會晤完後,將會於近期動員各企業來評估托歐風險,同時聯繫股票集團富時集團(FTSE Group)底下五百間公司,為「留歐陣營」背書,向大眾釋出脫歐會對英國經濟造成傷害的訊息。

「FTSE的五百間公司六月前剛好會發表年度報告,我會說服他們在報告中將脫歐列為風險因素。」

由於信中所指與首相會面的時間為2月8日,與卡麥隆2月19日至21日赴歐談判時間相隔只有十幾天的差距,當時卡麥隆對脫歐的態度雖然頗為模糊,許多同黨員亦質疑其是否真的有心脫歐,但卡麥隆卻不只一次向社會大眾承諾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如果與歐談判失敗,脫歐勢必是個選擇。

曖昧的時間點讓脫歐陣營為之動怒,指控卡麥隆操弄雙面手法,明明是以托歐作為與歐談判籌碼,卻早已私下與大企業的「肥貓」掛勾,蓄意動員商界誇大脫歐風險,操弄社會氛圍。

對此,脫歐代言人前倫敦市長強森(Boris Johnson)要求展開調查,並抨擊卡麥隆二月份自得意滿地表示從歐盟帶回一份號稱對英極度優惠的協議,原來從頭到尾只不過是個「假象」。

工黨議員同時也是脫歐支持者的史都華(Gisela Stuart)則調侃財政大臣歐斯本(George Osborne ),其先前才在批評脫歐「奪回主權」是在製造事端、傳播陰謀論,現在看來卡麥隆自己才是超大陰謀論者,而人民有權知道究竟卡麥隆與哪幾個企業家在私下喬事情,而企業家又受惠多少。

距離英國脫歐公投只剩1個月多的時間,近期在兩方陣營卯起來宣傳下,最新民調顯示雙邊差距愈來縮愈小,支持續留為46%,脫歐為44%,10%尚未決定。

脫歐陣營超級代言人:強森(Boris Johnson) 圖/歐新社
脫歐陣營超級代言人:強森(Boris Johnson) 圖/歐新社


 

【2016.05.18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緊急狀態:反對派力促軍方「起義」

5月18日:資料圖片,街頭上的示威者與軍方鎮暴的國民兵。 圖/歐新社
5月18日:資料圖片,街頭上的示威者與軍方鎮暴的國民兵。 圖/歐新社

委內瑞拉緊急狀態:反對派力促軍方「起義」。

委內瑞拉的政經動亂持續不可收拾,自上周五總統馬杜羅頒布「60天緊急命令」後,國內的朝野對抗卻更為白熱化:由反對派控制的國會拒絕了總統的緊急命令,而總統本人亦揚言要讓「國會消失」。而周二反對派領袖卡普利萊斯更公開地要求軍方表態,「抉擇的時刻已經來臨,在憲法與馬杜羅之間,你們必須選邊站!」

過去兩年內,委內瑞拉的經濟直線下滑,除了國內經濟以每年超過5%的速度持續衰退,期國內的通貨膨脹率也飆升到了180%。同時,受到國際油價持續低迷的影響,作為拉丁美洲最大產油國的委內瑞拉,貨幣穩定也受到影響而重貶失控,而政府祭出的強力匯率管制亦癱瘓了進出口貿易,造成電力、生活物資以及糧食供應陷入匱乏,人民生活陷入失控。

在這一波經濟失控中,掌政的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則將國內的局勢歸因為「外國勢力的介入,與國內資本家囤積物資、擾亂供給的陰謀」,而為同時面對經濟崩潰與接頭的反對派政治抗爭,馬杜羅總統遂於上周五頒布了「60天的緊急命令」,除授權軍警「用全力」恢復國家秩序之外,各地的市場、物資工廠也都由軍隊進駐,統一管制生產與配給。

然而馬杜羅的緊急命令,卻被反對派與街頭抗爭者視為是全面鎮壓的攤牌開始,因此目前由反對派為大宗的委國國會隨即也通過決議,表態「拒絕馬杜羅的緊急命令」,但國會的反對卻未對馬杜羅的命令造成影響,總統本人更透過國際記者會,高嗆「這個國會早就沒有政治正當性——他們要消失,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馬杜羅並指責「美國才是背後的主謀」,他在記者會上亦出示航管紀錄,證明在過去一周內,美軍軍機已「兩度非法入侵委國領空」,包括用於顛覆政府的軍事人員與物資,或早已殺入委內瑞拉的境內「隨時要發動策反行動」。

總統府,在拉美解放英雄,西蒙.玻利瓦爾面前,堅持「不對外來勢力屈服」的委內瑞拉總...
總統府,在拉美解放英雄,西蒙.玻利瓦爾面前,堅持「不對外來勢力屈服」的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 圖/歐新社

而正當馬杜羅高聲疾呼「國際陰謀」的同時,曾經參選過總統的反對派領袖卡普利萊斯也在周二向軍方喊話,要求掌控全國的委內瑞拉部隊「好好想想」,因為在街頭反對馬杜羅的民眾不會退讓,「想要阻止我們,馬杜羅最好有動用坦克、戰機的心理準備」。卡普莉萊斯表示,馬杜羅的緊急命令以讓委內瑞拉實質進入獨裁、反憲法的狀態,此時的軍方,應該揚棄對馬杜羅的支持,而改站在人們與憲法的一方。

卡普利萊斯強調自己的說法「並非鼓吹軍事政變」,但反對派確實需要中立力量,來確保目前其所推動的「罷免公投」能順利進行。

自今年一月開始,委內瑞拉反對派即在民間蒐集簽名以聯署罷免公投。根據委內瑞拉憲法,民間對總統的罷免程序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的公投立案,反對派必須蒐集到19.5萬(選民比例的1%)個有效連署,接著委內瑞拉中選會才會用30天的時間來確認這些連署的有效性;假若第一階段過關,反對派則需要在規定的3天內召集到另外4百萬份(20%選民)的連署,才能發起公投;而若公投當真實現,反對票的數量更需要超過2013年馬杜羅當選總統的758萬票,罷免總統一事才會真的過關。

由於委內瑞拉憲法規定,總統任期過半(3年)才能發起罷免公投,因此截至今年初開始,反對派才展開連署運動,迄今並蒐集到185萬個簽名;但弔詭的是,委內瑞拉憲法也同時規定,假設總統被罷免時的剩餘任期不足兩年,那麼程序上將由副總統直接代理、而不會另起總統大選——換句話說,假若反對派未能在2017年的1月18日之前罷免馬杜羅,那麼就算公投結果成功,接班者也只能是馬杜羅的副手、委內瑞拉亦不會變天。

力促軍方表態的反對派領袖卡普利萊斯。 圖/美聯社
力促軍方表態的反對派領袖卡普利萊斯。 圖/美聯社

然而目前委內瑞拉政府在連署完成前就已表明「連署過程有明顯瑕疵」,因此無論反對派號召了多少簽名,「連署都署無效而不會被接受」。因此,反對派的卡普利萊斯才會公開呼籲軍方「表態」,以期能對執政黨政府造成壓力。

在馬杜羅之前的查維茲總統時代裡,查維茲就曾各自面對來自於反對力量主導的軍事政變與公投罷免,但「強運」的查維茲卻總能安然過關,不僅有驚無險地化解了2002年的軍方譁變,在2004年成立的公投中亦以逼近6成的支持結果,高調地帶領民意否決了反對派的罷免程序。


 

【2016.05.17 澳洲】

澳洲大選逼近,「打工背包客稅」臨時喊卡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澳洲政府於去年中推出「打工背包客稅」(Backpacker Tax)政策,針對持打工度假簽證入境工作的背包客課徵32.5%的所得稅。該政策原訂於從今年7月起開始實施,澳洲政府卻於昨日冷不防地喊卡,宣布暫緩課稅,延期六個月,因而被反對黨工黨砲轟碰到選舉就政策大轉彎。

根據目前的政策,赴澳打工度假的背包客與當地公民一樣享有免稅資格,凡年收入未達1萬8千2百元澳幣者(約43萬台幣),將可免除所得稅;若達3萬7千元則比照公民「最低門檻」的19%所得稅。但在新政策下,背包客將不論收入多寡,皆比照當地收入達8萬者,被課稅32.5%所得稅,意即每一塊澳幣收入,就有32.5分錢會落入政府口待。澳洲政府估計「打工背包客稅」可望於2020年前帶進5億4千萬的財政收入。

新政策下受當其衝的便是打工度假的背包客,但劇烈的反彈聲浪也同時來自於澳洲當地的農民與觀光業者。

澳洲鄉村地區人口外移,年輕人多不願從事農業,為了維持該產業的勞動市場,澳洲政府在過去透過宣傳「打工度假」,大力推銷「農場打工」,且祭出許多優惠。但隨著國家財政惡化,赤字連連,每年數十萬來自海外的打工背包客隨即成為政府稅收來源的目標族群。

澳洲農民擔憂,被驚人稅務嚇跑的背包客將導致更大的人力缺口,影響的不單只是採草莓的勞動工作,澳洲農產品出口海外亦將連帶受到影響。根據《雪梨晨驅報》報導,已有五萬名農民簽署請願書,訴求撤回「打工背包客稅」政策,並要求政策負責人下台。

由於打工度假影響層面甚廣,背包客除了提供農業所需勞動人力外,工作期間四處旅遊的消費亦穩定驅動當地蓬勃發展的觀光業。除了打工課稅,澳洲政府同時也調高簽證申請費用,高額費用與課稅可能迫使背包客選擇紐西蘭與加拿大等他國打工,流失的背包客免不了重擊澳洲引以為傲的觀光產業。

澳洲財政部發言人(Kelly O'Dwyer)表明,新政策暫緩期間,政府將會重新審慎評估該政策的效益,以及可能對農場經營者跟觀光產業所帶來的影響。對於是否撤銷該政策,執政的自由黨卻態度模糊,語帶保留,含糊表示10與11月份時再作定奪。

但由於該政策在去年被提出後,隨即被納為入2016年度預算,而且7月大選在即,執政黨臨時喊卡因此被反對黨工黨砲轟是為了鞏固農民票倉,所操作的「緩兵之計」。


 

【2016.05.17 美國】

大師出山否?川普拜會季辛吉

尼克森總統時期的美國國務卿季辛吉。 圖/歐新社
尼克森總統時期的美國國務卿季辛吉。 圖/歐新社

當川普邀請季辛吉...。

美國共和黨的總統參選人川普,即將於周三與知名的外交家——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在紐約會面。根據《華盛頓郵報》16日晚間的披露,在過去數個月裡,川普團隊即大力協調,希望能讓這名92歲的共和黨外交操盤手與川普一會,除了作為對總統大選中的外交建言外,川普陣營也希望能收攏季辛吉入帳、以壓制共和黨的黨內菁英對自己「瘋狂外交」的攻擊。

現年92歲的季辛吉,是出生於德國的猶太移民,在二戰前夕為了躲避納粹迫害而舉家移民往美國的他,曾在尼克森總統主政時期擔任國家安全顧問,並在其主政後期間任國務卿。季辛吉曾服務於尼克森與福特總統,在這段時間任內,他也以總統親信、外交權威的身份一手包辦了當時美國的外交事務,除了主導了中美建交、結束越戰(並因此獲得1973年諾貝爾和平獎),亦暗中發動「兀鷹行動」,在拉丁美洲發起一系列針對左派政權的軍事政變與白色恐怖而在外交圈中毀譽參半。

遵奉現實主義的季辛吉,在1977年福特總統敗選於民主黨的卡特後退出政壇,但卻仍以學者、地下特使的身份活躍於國際舞台之上。

而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導,川普團隊對於邀請季辛吉一事相當慎重,雖然名義上只是兩人彼此交換「外交政策的意見」,但更近一步的考量則是希望能提前邀請季辛吉為川普的競選背書——這一方面或可趁勢調整川普的外交政策,另一方面亦可藉由季辛吉的重量級地位,壓制共和黨黨團對自己的不滿與負評。

在月初篤定初選出線的川普,目前已積極地開始籌組大選團隊。5月12日,川普甚至飛赴華盛頓,與前國務卿詹姆斯.貝克(老布希總統任內)會面;然而在兩人會面之前,貝克才應川普之敵——在共和黨總統初選中敗給川普的佛羅里達眾議員盧比奧——的邀請,前往國會外交委員會的聽證會上,針對川普「天下布武」允諾日本韓國等盟邦持有核武、以及撤出北約與東亞駐軍的政策主張提出批評,並明白地表示:

(川普的外交政策)會讓世界變得極其不穩定。

在過去,共和黨內的總統候選人就時常邀請季辛吉出山,例如2008年擔任副手參選的前阿拉斯加州長培林,就曾特別與季辛吉會面、希望借彼聲望,加強團隊外交方針的政策份量;不過,作為「現實主義大師」,季辛吉在國內政治的表態,卻不如其同黨同志所想像般地好說話——特別在2016年的大選中,季辛吉個人的私交與政策互動,甚至與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還更為默契。

希拉蕊與季辛吉不僅在外交政策上相對默契,兩人的私人交情更是相當出名:在希拉蕊國務卿任內,作為「前輩」的季辛吉就常私下對希拉蕊提出政策建言,並透過私人的出訪與國際行程,為希拉蕊提供「特殊的領袖情報」。

不過以「好友互稱」的兩人,雖然過去時常彼此稱讚,但季辛吉過去繞過國會介入他國內政、顛覆彼地政權的「人權黑紀錄」,也讓希拉蕊在這波民主黨初選中飽受對手桑德斯的責難,桑德斯甚至說道:

我可以很驕傲的宣示,季辛吉從來就不是我的朋友。

季辛吉曾多次表示與希拉蕊的交情與政策欣賞。 圖/路透社
季辛吉曾多次表示與希拉蕊的交情與政策欣賞。 圖/路透社


 

【2016.05.16 菲律賓】

菲律賓恢復死刑?新任總統杜特蒂:格殺勿論

昨日記者會上,菲律賓準總統杜特蒂端出他的「治安藍圖」。 圖/歐新社
昨日記者會上,菲律賓準總統杜特蒂端出他的「治安藍圖」。 圖/歐新社

說話向來口無遮攔的菲律賓準總統杜特蒂(Vicente G. Duterte),勝選不到一周便再次展現驚人發言。昨日在一場記者會中,在針對如何整頓菲律賓治安上,杜特蒂不僅同意予以警察「格殺令」(shoot-to-kill)用以對付抗拒逮捕的嫌疑犯,更呼籲菲律賓國會應該要重新恢復死刑,對死刑犯施以絞刑。除了強姦罪跟殺人罪,杜特蒂強調恢復死刑最主要的要打擊的對象,便是毒梟。

總統競選期間強打治安牌的杜特蒂認為,現今菲律賓社會上充斥著「藐視法律」、認為可「選擇性」遵守法律的不良氛圍,因此誓言在上任後六個月內改善菲律賓治安與導正人民的態度。昨日在發表其「治安藍圖」時侃侃而談,不避諱地表明將透過祭出嚴刑峻法來警告欲犯案者,「不准你毀了我的國家,如果你這麼作,我會殺了你!」(Do not destroy my country because I will kill you. I will kill you.)

雖然杜特蒂表示傾向使用絞刑,因為「扭斷頸椎比較不浪費子彈,也比較人道」,但其對「人道」詮釋與人權團體卻有很大的出入。杜特蒂曾任惡名昭彰的達沃市( Davao)市長,過去因清掃黑幫立下戰功而博得「制裁者」(The Punisher)的稱號。但杜特蒂也同時被指控默許「達沃暗殺部隊」(Davao death squads)以打擊犯罪為由公然對當地市民施以私刑。對人權團體來說,與其說杜特蒂整頓治安有攻,不如說他是「以暴制暴」。

恢復死刑的議題在菲律賓並非新鮮事,自七零年代起,在面對天主教會施壓跟遏制犯罪率的兩難間,菲律賓反覆經歷多次「凍結死刑」跟「死刑復燃」。

在馬可仕總統(Ferdinand Marcos)的獨裁時代,即便處決並不常見(馬可仕任內最後一次死刑執行是在1976年、下台前的10年),「死刑判決」卻仍是其政權作為威嚇反對意見的重要手段,例如現任總統艾奎諾三世的父親——被尊稱為「菲律賓民主之父」的反對派領袖,小艾奎諾——就曾被馬可仕政府以謀殺、謀反、私藏軍火為名被判死刑。 但馬可仕在1986年倒台之後,小艾奎諾的遺孀(艾奎諾三世的母親)柯拉蓉成為菲律賓的新任總統,並在1987年所制定的新憲中廢除死刑——這也讓菲律賓成為亞洲第一個廢死國家。

然而菲律賓的廢死並沒有維持很長的時間,在1993年的拉莫斯總統任),為了嚇阻國內飆升的犯罪率,死刑於是再次恢復;雖然拉莫斯總統(Fidel Ramos)任內並沒有執行處決,但在1999年艾斯特拉達總統(Joseph Estrada)卻在睽違23年後重啟處決命令,下令以注射藥物的方式處決了性侵自己年幼繼女的強姦犯Leo Echegaray等七人。

艾斯特拉達的處決決定,觸怒了長期致力於廢死的菲律賓天主教教會;在當時,艾斯特拉達正深陷於貪腐風暴,於是為了與教會和解以拉攏政治盟友,艾斯特拉達才又在2000年時以「耶穌誕生2000年的名義」發佈凍結死刑的延遲令。只不過艾斯特拉達最終並未能如願收攏教會,而在2001年的人民力量革命後被迫下台。

接替艾斯特拉達的新任總統艾若育(Gloria Arroyo),在上任後不久就在2003年解除了前總統所下達的死刑凍結令,但其任內雖然名義上「恢復死刑」、實質上卻是按兵不動。艾若育在總統任內也和艾斯特拉達一樣,深陷貪腐與濫權風暴,而同樣為了尋求教會的政治支持,他才又於2006年通過國會修憲廢死,讓菲律賓再一次地重回廢死國家的行列。

如今高人氣的「制裁者」勝選總統再次帶回了死刑的選擇。除了「格殺令」與死刑,杜特蒂還表明未來在清掃黑幫跟恐怖組織(如菲國境內的「莫洛國伊斯蘭自由鬥士」)時,將會重用出自有軍事訓練背景的人才。同時,他也拋出宵禁令的想法,禁止人民在清晨兩點後於公共場所喝酒。除此之外,杜特蒂亦將矛頭轉向家庭教育,一旦被發現小孩晚間獨自遊蕩在街上,這些對自己「棄之不顧」的父母必須此入獄負責。

總統競選期間強打治安牌的杜特蒂,認為嚴刑峻法是矯正社會治安的不二法門。 圖/歐新...
總統競選期間強打治安牌的杜特蒂,認為嚴刑峻法是矯正社會治安的不二法門。 圖/歐新社


 

【2016.05.16 智利】

死亡海岸:智利的「赤潮」來襲

5月16日:智利的赤潮危機。 圖/美聯社
5月16日:智利的赤潮危機。 圖/美聯社

死亡海岸:智利的「赤潮」來襲。

南美洲的智利近半年來連續遭受嚴重的海洋天災,近月以來,南智利沿海爆發了嚴重的「赤潮」現象,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突然急劇增加,除消耗水中含氧量亦釋放毒素,造成大批貝類、魚類死亡,南智利沿海倚賴的海洋漁業因此全面癱瘓。雖然過去赤潮在智利沿海並不罕見,但這一波災情卻已擴散超過三個大區、災情之慘重也是近年之最。目前這波赤潮大爆發的主因依舊不明,相關專家推測可能與「聖嬰現象」有關,但憤怒的智利漁民卻將矛頭指向沿海的箱網鮭魚產業,指責其才是這波赤潮失控的真兇。

這波赤潮先前從智利南部的「湖大區」(Los Lagos)爆發,但災情卻日趨擴散,並向北影響,包括鄰近的「河大區」(Los Rios)以及更北邊的「比奧比奧大區」(Bío Bío)都陷入赤潮危機。大批暴斃的魚、貝類屍體覆蓋了智利海岸,沿海漁人也陷入無魚可捕的生計困境——而走投無路的沿海漁民,只好包圍政府機關與觀光區域,並在周前開往首都聖地牙哥街頭,以示威與街頭衝突的方式,向政府訴求其待援的心聲。

暴斃的貝類。 圖/美聯社
暴斃的貝類。 圖/美聯社

抗議的漁民。 圖/美聯社
抗議的漁民。 圖/美聯社

自去年年中開始,智利海岸即出現不少反常現象:包括2015年智利南部海岸發現大批鯨魚擱淺、年初更出現嚴重的「藍潮」現象,造成智利引以為傲、全球第二大的鮭魚箱網養殖損失慘重——數百萬條、總重將近4萬公噸的鮭魚大批暴斃——造成國際鮭魚的價格明顯波動。

然而年初的藍潮與鮭魚災情,卻被沿岸的其他漁民認為是後來這波「赤潮」的元凶。專家原本認為,這波赤潮失控或可能與聖嬰現象影響潮汐與海水溫度有關,但南智利漁民卻質疑,年初的鮭魚暴斃潮之後,南智利沿海的箱網養殖業者並未妥善處理魚屍,反將萬噸死魚扔回海中、進一步促成這一波「赤潮」茲生的養分來源。也因此,走上街頭的漁民不僅要求政府負責善後,亦努吼著相關當局「必須徹查鮭魚箱網業者的責任」。

原先智利當局對於近海漁戶的補償,僅願提出每戶10萬智利披索(折合新台幣約4,800元),但這樣的回應引發漁民暴怒,並在首都聖地牙哥街頭爆發警民衝突,這才讓當局讓步將補助提升至30萬披索(新台幣1萬4,400元)。

然而補助之外,智利當局對眼下赤潮的擴散卻仍一籌莫展。目前除了沿海魚群暴斃之外,在近海生態方面也出現了變動,以目前最新災情區的比奧比奧大區為例,原本海中的沙丁魚與海鱈突然消失無蹤,取而代之反而是大批出現的竹筴魚群。而海面之上,岸邊的海燕、信天翁,或南部的海獅群也因食物地圖的重組,而出現大舉遷移的情況。

而智利當局也於周末宣布,將針對鮭魚箱網養殖業發起大規模檢查,以釐清兩波海洋天災之中,是否有「人禍」因素。雖然但漁業總產值僅佔智利GDP的0.5%,但其卻擁有全球第二大、僅次於挪威的箱網鮭魚養殖規模,各種漁獲更是支撐南部地方經濟的重要命脈。

死亡的海獅。 圖/美聯社
死亡的海獅。 圖/美聯社

暴斃的魚群。 圖/美聯社
暴斃的魚群。 圖/美聯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最新文章

川普於2024年2月29日在德州伊格爾帕斯訪問美墨邊境,德州州長阿博特陪同。阿博...

全力支持川普驅逐移民?德州政府主動幫買土地蓋拘留所

2024/11/21
左為「暴風影飛彈」,右為11月20日流傳的網路影片,俄羅斯境內有人撿到印有「St...

烏克蘭首度發射「暴風影」巡弋飛彈:各方如何回應戰事升級風險?

2024/11/21
2024年11月19日,位於新德里的印度門(India Gate)。 圖/路透社

灰燼的味道:北印度「全球最嚴重空污」,進入醫療緊急狀態

2024/11/20
香港47人案在11月19日宣判,其中一名被判刑4年3個月的呂智恆,其母親在法院外...

「為什麼好人要坐牢?」香港47人案的國安法重判,黎智英今日出庭應訊

2024/11/20
基輔獨立廣場的一角矗立著一片烏克蘭黃藍國旗旗海,以紀念在戰爭中失去寶貴生命的死者...

千日戰火之殤:烏克蘭減少1,000萬人口,俄軍仍在烏東快速推進

2024/11/19
圖/美聯社

二十億光年的孤獨: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逝世,享壽92歲

2024/11/1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