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過去24小時:國際鏡頭一周間(0411 - 0415)

2016/04/15 轉角24小時

【2016.04.15 捷克】

嫌名字太難記,捷克推出新國名簡稱!

從今天起,叫我...「捷克」! 圖/歐新社
從今天起,叫我...「捷克」! 圖/歐新社

受不了自己的國名全名太長、外國人不是記不起來,就是常常會拼錯,捷克政府決定重新擬訂一個國名簡稱:未來捷克共和國將簡稱為「Czechia」(暫譯為「捷吉亞」)。

就如同我們平時不會稱呼美國為「美利堅合眾國」一樣,「捷克共和國」(Czech Republic)在中文上通稱為「捷克」,然而,英文裡並沒有相對應的簡稱,在非官方場合與文件上,如運動場合,往往還是得使用冗長又複雜的全名。因此,昨日捷克總統、總理與其內閣正式發表聯合聲明,未來在所有英語使用的非官方場合上,將可正式簡稱捷克共和國為「Czechia」。

捷克的國名之所以難記,多與其複雜的國家歷史有關,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瓦解後,捷克曾與斯洛伐克合併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直到九零年代蘇聯解體後,兩者再次和平分開,各自獨立。而雖然,非官方用法偶有使用 Czech來簡便稱呼捷克,但文法上屬於形容詞的Czech(捷克的/捷克人的)並不恰當與正式,而其他替代方案如捷克曲棍球國家隊使用的Czechlands也未納入考量。

捷克人喜歡這個新的國名簡稱嗎?

新簡稱在捷克掀起了一股討論,一時間與「Czechia」來源與語意相關的傳聞甚囂塵上,反對的人認為「Czechia」太難聽,而且與俄羅斯管轄的自治共和國「車臣」太過相似,容易混淆;也有人覺得「Czechia」跟二戰時期納粹占領捷克時所稱呼的「Tschechei」雷同,不恰當...等等。

對於上述的質疑與傳聞,捷克一個「終結留言」的網站則一一分析「破除」,並指出「Czechia」並非全新的詞彙,其最早出現的一次是在17世紀,而且是拉丁文,而19世紀亦曾一度被澳洲與美國等英語媒體廣泛使用。

捷克政府的新提案將會交由國會表決,通過後提交至聯合國更改現有資料庫。順利的話,預計今年夏天的奧運上就可看到捷克的新名稱。


【2016.04.14 英國】

在英國辦路跑,誰該買單「場地使用費」?

4月14日:英國跑步示意圖。 圖/2012倫敦奧運
4月14日:英國跑步示意圖。 圖/2012倫敦奧運

在英國辦路跑,誰該買單「場地使用費」?

路跑活動要不要收費的爭辯,這禮拜在英國輿論引起激辯。英國一個小區的地方政府(Stoke Gifford Parish Council),昨日在經區代表投票後發佈聲明:將對周六在Little Stock公園所舉辦的路跑活動徵收「修繕費」。據《BBC》報導,這是首次有地方政府向路跑活動主辦單位收取費用,因而在英國的路跑界引起軒然大波。

根據區政府的聲明,徵收主要理由在於:當地由「Parkrun UK」組織籌辦的公園路跑,為每周固定舉辦的大型活動,吸引為數可觀的民眾參與,為了讓公園能夠穩定負荷人數流量,維持環境與設施品質,主辦單位應基於「使用者付費」道理,協助分擔維修費。

除了誰來分擔維護費用,當局也指出,「Parkrun UK」每周末在固定時段封鎖公園讓路跑者跑步,卻忽略了「不跑步的人」使用公園的權益;同時,許多路跑活動的參與者並不來自該社區,但使用的卻是社區住戶繳稅所提供的資源,這樣「開放式」、毫無區分的作法,亦排擠社區住戶的權益。

區政府更是表明,儘管「Parkrun UK」為非營利組織,但其性質有如俱樂部,使用公共財來辦活動,就該支付租借費用。

然而,區政府的聲明卻引來論戰,被撻伐是個「短視」的政策,罔顧社區運動的發展。

主辦單位反擊,每次的路跑均不向參與的民眾收費,因為其所推廣的是健康生活型態。對於區政府不能理解「Parkrun UK」的核心理念就是要讓民眾可以在無金錢壓力之下盡情享受運動,「Parkrun UK」表示感到遺憾,並擔憂區政府的決議可能會開啟收費先例。

不少民眾,甚至連馬拉松紀錄保持人Paula Radcliffe與Kelly Holmes等,皆持反對立場,認為區政府的政策是在「扼殺民眾對追求健康生活的熱情」。

截至昨天為止,已有千名民眾簽署請願書表達不應徵收費用的立場,而《BBC》報導,約莫超過四千名路跑者已登記參加路跑活動。但這場收不收費的爭論風波延燒數個月,精疲力盡的「Parkrun UK」也於昨日發出公告:由於公眾爭議吸引了太多人參加路跑,恐超出主辦者與場地所能負荷的安全風險,基於安全考量,決定終止Little Stock公園的活動。


【2016.04.14 波羅的海】

波羅的海風雲:俄國戰機「近距挑釁」美軍戰艦

4月14日:俄羅斯的SU-24戰轟機低空向美軍戰艦俯衝。 圖/美國國防部
4月14日:俄羅斯的SU-24戰轟機低空向美軍戰艦俯衝。 圖/美國國防部

波羅的海風雲:俄國戰機「近距挑釁」美軍戰艦。

美國國防部周二晚間對外通報了一起嚴重的「海上挑釁」:美軍海軍一艘飛彈驅逐艦「唐納德.庫克號」,周二在波羅的海巡航時,兩度遭遇俄羅斯軍機近距離挑釁。這艘美軍戰艦,先是遭遇兩架俄軍Su-24戰鬥轟炸機「11回針對戰艦的反覆俯衝」,隨後又遭俄國海軍一架KA-27直升機尾隨拍照。雖然俄軍軍機上並未攜帶武裝,但雙方遭遇的距離極為接近——甚至連艦上官兵的攝影,都能清楚地看到駕駛艙——而此一在公海上的騷擾舉動亦被美方稱為「有記憶以來,最具侵略性的挑釁遭遇」。

俄軍的近距舉動,亦引發美方的抗議,並稱此一行動「違反雙方的軍事常態」,並將彼此軍事人員的生命安全「付諸不必要的險局境地」。

周二的這起海上摩擦,在美俄過往的軍事互動上並不常見;在過去,縱使美國與蘇俄曾在冷戰時代緊張對峙,但為避免兩大強權因「擦槍走火」而在意外中挑起世界大戰,美蘇海軍也曾於1972年簽訂備忘協議,言稱將避免一切的海上挑釁(包括對對方的海空目標進行模擬攻擊、在對方單位附近投擲威脅性裝備、或在對方船艦周遭進行挑釁動作),而周二在波羅的海的美俄摩擦,明顯地脫離了兩大強權長期以來的軍事默契,因而更凸顯出美俄在波羅的海周遭日漸白熱化的戰略競逐。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在唐納德.庫克號遭遇事件周遭,最接近的俄軍基地則是70海里(約130公里)之外的加里寧格勒基地。在近期北約才宣布「東向增軍」、擴編駐波羅的海三小國與波蘭的駐軍單位之後,俄方也多次表達對北約的不滿,並認為其東進的部屬明顯「針對俄國」,因而違反了1997年北約-俄羅斯協議中「互不針對」的基本原則。

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於彼端受到壓力的波羅的海三小國和波蘭,皆憂心將成為「俄國下一個目標」,因此過去兩年來也再三催促北約前進增兵,並成功促請美方在今年年初歐洲軍援擴編的承諾。

近年來,隨著東西「新冷戰」的局勢重啟,俄羅斯軍方在西歐的行動也日漸頻繁。其中,除了波羅的海周邊國家之外,俄國的空軍力量亦渡過北海,例如英國領空就長期受到俄軍戰略轟炸機的侵入,雙方在空中追趕、驅逐與反覆騷擾的戲碼更是越趨頻繁。


【2016.04.13 德國】

忍無可忍!土耳其總統控告德國喜劇演員人身攻擊

主持人伯莫曼,背景為土耳其國旗跟總統艾爾多安肖像。 圖/《Neo Magazin...
主持人伯莫曼,背景為土耳其國旗跟總統艾爾多安肖像。 圖/《Neo Magazin Royale programme》節目畫面

伯莫曼諷刺事件愈演愈烈,遭諷的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忍無可忍,終於決定向德國時政嘲諷第一把交椅的伯莫曼(Jan Boehmerman)提出正式的刑事訴訟。德國檢方也將展開偵查,調查伯莫曼的詩是否違反德國刑事訴訟法第103條,禁止侮辱國外政府與府方人物。

伯莫曼於3月31日,德國公共電視台ZDF一個嘲諷節目(Neo Magazin Royale programme)中,朗誦了一首涉及性暗示、指涉艾爾多安政權壓迫庫德族人與基督徒的詩。朗誦時,伯莫曼明確地再三強調,這首詩的內容絕對違法。

伯莫曼朗讀主要用意在於回應土耳其政府,其日前對於另一首轟動德國的影片——「Erdowie, Erdowo, Erdogan」——表達高度不滿,認為有辱艾爾多安,要求德國政府進行調查。而為了澄清「Erdowie, Erdowo, Erdogan」不涉及人身攻擊,完全符合諷刺言論的規範,伯莫曼決定透過引用「真正會觸法」的內容來進行「比對」,解釋什麼樣內容才是挑戰了言論自由的界線。

相較於詩中直接使用不倫性關係的字眼,「Erdowie, Erdowo, Erdogan」影片則是大量剪輯土耳其近年爭議事件的畫面(警民衝突、整肅媒體...等),搭配清快的曲風調侃著艾爾多安對媒體自由的壓迫——「當記者寫了一篇報導,艾爾多安不喜歡,記者馬上就入獄......♫♩艾爾多如何、艾爾多在哪、艾爾多安♬♪ 時機成熟了,為了他偉大的鄂圖曼帝國。」

喜劇演員出身的伯莫曼,在此之前已有為數可觀的嘲諷作品,其中,在歐債危機與難民潮議題上,亦將矛頭對向自己人,嘲諷德國打著經濟強國名號、人道與平等的姿態,自以為自己「好棒棒」。

事件發生後,伯莫曼與其家人遭受艾爾多安支持者的威脅,雖然伯莫曼自己並未向警方申請保護,但隨著事件延燒到國際層面,德警已調派巡邏車加強維安。而伯莫曼最新一期的節目目前暫停播放。

也由於伯莫曼事件正值歐盟與土耳其攜手合作遣返難民時間點,伯莫曼也因此被指責為何要在這特殊又敏感的時機製造問題。

對於外界擔憂艾爾多安的不滿可能會阻擾歐土雙邊的合作,德國總理梅克爾堅稱,兩件事沒有關係、互不影響。儘管如此,梅克爾在會晤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時,仍向其表示:伯莫曼的詩是蓄意且無禮的。

梅克爾看似企圖站在土方立場來安撫的措詞,卻也被國內的反對黨指責是在犧牲言論自由,藉以討好土耳其,好讓土耳其接受歐盟遣返難民的政策。反對黨社會黨的北萊茵西伐利亞邦邦長卡拉芙特(Hannelore Kraft)更趁勢攻擊,指稱政治諷刺是言論自由,屬於德國民主的一部分,這部分是無庸置疑的,也因此更不該受到外部政治施壓。評論質疑,如果德國在捍衛自己國家的言論自由上都無法站穩立場,有什麼資格指責土耳其對媒體的打壓? 

 圖/伯莫曼臉書 
圖/伯莫曼臉書 


【2016.04.13 保加利亞】

「難民獵人」,保加利亞的新平民英雄?!

4月13日:保加利亞的民間紅人,「難民獵人」瓦列夫。 圖/歐新社
4月13日:保加利亞的民間紅人,「難民獵人」瓦列夫。 圖/歐新社

「難民獵人」,保加利亞的新平民「英雄」?!

數百萬難民潮入境的議題,歐盟各國至今仍未有解答,但近期在歐盟東境的會員國——保加利亞——境內卻掀起一波極具爭議性的草根行動:「難民獵人」。

從年初開始,在「看不慣政府控管邊防無能」的號召下,保加利亞各地陸續出現民間自組的「邊境巡守志願隊」,他們沿著保加利亞南境與土耳其邊界的森林地區巡邏,並以「行使公民逮捕權」的名義,「自主拘捕」非法越境的難民。

這批被保加利亞媒體稱之為「難民獵人」的團體,又以年初走紅網路的「獵人英雄」丁科.瓦列夫(Dinko Valev)最為著名。29歲的瓦列夫在平時只是一名普通的汽車零件通路商,閒暇之餘也參加半職業的摔角比賽,但自從來自中東非洲的百萬難民「入侵」歐洲之後,無法坐視「淪陷」的他於是主動發起列邊境巡守隊,而在二月份的一次「巡邏行動」中,瓦列夫更憑一己之力、赤手空拳地制伏了非法越境的16名敘利亞難民(12男3女1童)——而當這段「公民逮捕」的影片被上傳至網路後,保加利亞全國轟動,「獵人」瓦列夫也成為民間最火熱的「守衛英雄」。

在接受《BBC》訪問時,瓦列夫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對入境難民的反感,並稱難民們淨是一些「恐怖份子、聖戰士、塔利班」,「他們就該留在他們該留在的地方」,即便保加利亞法律並沒有「公民逮捕權」的行使選項,但瓦列夫仍堅稱:自己與夥伴們的「守衛行動」,只是對保國政府「無能、無力守護國境」的回應而已。

過去一年來,大批的難民仍持續地湧入歐洲,其中由土耳其出發,從海上入境希臘、或由陸路穿越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的「西巴爾幹路線」最為壅塞。然而比起上述兩種路線的百萬人次流量,2015年全年保加利亞境內通報的難民過境人數也只有3.1萬人——與鄰國相比,難民問題並不那麼急迫。

然而由於保加利亞國內,對於伊斯蘭世界的歷史情仇(受鄂圖曼土耳其統治),以及國內不振的經濟與就業狀況,難民潮所帶來的國內波動,亦容易造成民間的怨懟與不滿,而「難民獵人」現象的產生,亦是民眾對於社會挫折氣氛的回應。

成為「紅人」的瓦列夫也帶起了一波仿效運動,各地的獵人團體如雨後春筍般一一聚集,蓬勃的民間行動,甚至還有電視台成立實境節目《無人之地》,隨團拍攝、參與獵人的巡邏與「公民逮捕」。

然而獵人的崛起,也讓一些難民援助團體感到憂慮而憤怒,並質疑保加利亞政府為何能放任瓦列夫這種人「公然犯法,包括:妨礙自由、煽動仇恨、種族歧視、傷害罪?」在壓力之下,保國政府雖然承諾「會開啟調查」,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狀況卻仍然繼續——例如在4月8日,保加利亞的邊防警察局長安傑洛夫(Antonio Angelov)才公開表揚、頒獎給一支獵人團體,以稱讚他們巡守邊境、逮捕23名非法入境難民(18男3女2童)的「英勇行為」。

在2007年加入歐盟後,保加利亞迄今仍在與各國談判《申根公約》的加入,然而由於國內邊境移動條件與法令不符歐盟條件,加上難民問題的延燒,原訂2016年夏天的生效期限,目前或將無限期延後。


【2016.04.12 泰國】

明天潑水節!泰國新年前的「春安行動」。

4月12日:潑水節日前夕,曼谷街頭的機車騎士已與路人先行潑水慶祝。 圖/美聯社
4月12日:潑水節日前夕,曼谷街頭的機車騎士已與路人先行潑水慶祝。 圖/美聯社

明天潑水節!泰國新年前的「春安行動」。

星期三是泰國新年——「潑水節」(Songkran Festival)——的開始,從4月13日到15日,舉國都以互噴清水的方式去舊迎新,歡慶新年度的到來;但如同台灣每年春節的「春安工作」一樣,泰國警方也正為這一年度長假而全力動員。其中,酒駕事件更最讓泰國警方緊張而頭痛。

為了確保潑水節期間國內治安的安寧,泰國警方也於4月1日開始展開為期10天的「春安掃蕩」,大動作地針對幫派、竊盜、走私與毒品交易...等進行取締。根據《曼谷郵報》的報導,泰國警方在這執法期間內一共拘捕了2萬172名犯罪嫌疑人;此外,泰國警方也將動員至少9萬名交警,在全國各地管控假期交通,並特別針對「酒後駕車」加重取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15年所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道路安全報告》,泰國的道路安全紀錄是全世界第二糟糕的國家(僅次於戰爭中的利比亞),平均每10萬人中就有36.2人死在路上,每年因交通事故喪生者更超過兩萬四千人,其中70%的死亡者都是機車騎士,酒駕、不帶安全帽、交通執法不確實...等,都是造成道路意外頻傳的主要原因。

而作為泰國全年度最重要的年節長假,歡慶的節日氣氛配合返鄉的長途交通,在往年的潑水節前後,都讓泰國各地的酒駕意外層出不窮。於是,為了避免過節變成「過劫」,泰國衛生部也與警方積極合作,除了加強執法、吊銷酒駕者牌照、沒收車輛之外,泰國衛生部更要求酒駕者須前往各地殯儀館與醫院太平間進行「社會服務」,以期用「震撼教育」來逆轉酒駕亂象。

這個策略是為了讓那些交通肇事者害怕自己魯莽的駕駛行為或酒駕舉動,因為如果他們依舊不改,換位置躺在那邊的,就是他們的可能下場。

泰國衛生部官員表示,這個舉動是為了嚇阻社會的行車風格,並希望能以極端地方是喚醒人們安全駕駛的交通意識。

而從13日開始的潑水節,也將分為三天來慶祝,全球各地泰國社群的「潑水慶祝」,亦是泰國文化中最廣為人知的節日習俗。


【2016.04.12 敘利亞】

ISIS之後,古城重建的糾結

一名俄軍顧問正在帕邁拉遺址中清除地雷。他的背後,是著名的帕邁拉城堡——這座起於1...
一名俄軍顧問正在帕邁拉遺址中清除地雷。他的背後,是著名的帕邁拉城堡——這座起於16世紀馬穆爾魯克時代的丘陵建築,曾是一名德魯茲埃米爾的要塞。但在沉寂千年之後,他也與其他敘利亞古蹟一樣,在這場內戰中重新成為短兵相接的廝殺據點。 圖/美聯社

#歷史即現在

怎樣的痕跡算歷史?重建敘利亞古城帕邁拉(Palmyra)。

綿延5年的敘利亞內戰,生靈塗炭迄今,數十萬人喪生,數百萬人家破人亡。戰爭之外,難民、黑市、ISIS,各種衍生現象也撕裂了敘利亞原本的族群與文化記憶。而戰火無情,對生命如此,對歷史文物亦是。

2016年3月27日,在俄羅斯軍隊的援助之下,敘利亞政府部隊終於以血戰「光復」了東部著名古城——帕邁拉——驅逐了自2015年5月以來,由ISIS的恐怖統治。

在這佔領的10個月中,這座曾被聯合國認證為世界遺產的古都,遭到ISIS刻意地破壞:擁有將近2000年歷史的「貝爾神廟」(Temple of Bel)慘遭夷平、賽維魯皇帝的凱旋門亦被炸毀、帕邁拉羅馬劇場成為處決平民的刑場、而聳立山丘上的帕邁拉城堡也在轟炸與砲擊中滿是傷痕。整座城市僅留下大量屍體以及滿山遍野的地雷,城市的歷史遺產幾乎隨戰爭而灰飛煙滅。

ISIS對帕邁拉的破壞,震驚世界。面對整城的「歷史碎片」,敘利亞政府的古文物負責人阿布杜卡林姆(Maamoun Abdelkarim)亦代表阿薩德政府表示:「帕邁拉必將重起,我們將以此向恐怖份子宣示。」

敘利亞政府表示,其將用盡一切力量,重建慘遭摧毀的帕邁拉古都遺跡,讓這座屬於世界的文化遺產重現回2015年「ISIS暴行降臨的模樣」;但其工程不僅浩大、複雜,關於「重現遺跡」的做法,是否有「偽造歷史」的可能?在文化團隊之間,亦存在相關爭辯。

在世人對「重現帕邁拉榮光」的期待之餘,《衛報》藝術專欄的作家瓊斯(Jonatahn Jones)就認為,縱然ISIS的暴行「人神共憤」,但暴力與瘋狂,亦是人類歷史與文明的常態——換句話說,帕邁拉的悲劇固然是我們的錯誤,但大規模重建、恢復的想法,不也是種是對歷史的人造否定。

瓊斯以希臘克里特島的克諾索斯遺跡(Knossos)為警告——這座著名的米諾斯文化遺跡曾在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出現,在沉睡千年之後,才由英國考古家阿瑟.埃文斯(Arthur Evans)在1900年挖掘復活。然而埃文斯在隨後的20餘年裡,對克諾索斯過度積極的重建舉動,卻落入了「重塑歷史」的陷阱,不僅破壞了遺址的出土完整性,更以自己的想像「改造式」地改建重現了克諾索斯遺跡。

被「改造」的遺跡,是米諾斯文明?還是埃文斯文明?這名英國考古家過度的重現手段,亦讓自己成為歷史中的爭議。而回過頭來,敘利亞政府對於帕邁拉古城的「修復悲願」,其重拾的是歷史的碎片?亦或只是建立另一座政治宣傳的看板?

目前帕邁拉的重建仍還在戰後清損的階段。在敘利亞內戰未熄的現下,帕邁拉要緩步重建,或許在口號之後,仍還有得談。


【2016.04.12 巴西】

攤牌啟動!巴西總統彈劾案,過關國會委員會。

4月12日:38比27,巴西國會的特別委員會通過對總統的彈劾案。 圖/路透社
4月12日:38比27,巴西國會的特別委員會通過對總統的彈劾案。 圖/路透社

攤牌啟動!巴西總統彈劾案,過關國會委員會。

針對巴西總統羅賽芙的彈劾案,巴西國會所組成的特別委員會於當地時間4月11日晚間,以38票贊成:27票反對的結果,在火爆的辯論之後通過彈劾決定。這項結果也被認為是對巴西工黨政府的一記重擊。

特別委員會的彈劾決定,將在本周內送交巴西聯邦眾議院,預計在17-18日之間,眾議院就會進行辯論與表決。在目前的513席眾議院席次中,彈劾派至少得取得三分之二(342張)以上的贊成票,才可能彈劾羅賽芙;假若眾議院通過彈劾,全案還得送交參議院「兩次表決」,而此期間羅賽芙總統則會被暫時停權180天,並由反對派民運黨(PMDB)籍的副總統特梅爾(Michel Temer)代理職位。在停權的180天內,參議院得先通過依次簡單多數決認可彈劾案,並在第二回合的確認投票中超過三分之二贊同,方可完成對總統的彈劾程序。

國會特別委員會的決定出爐後,巴西各界也隨之沸騰,但羅賽芙的政治掙扎卻遠未告終。巴西媒體表示,目前反羅賽芙派在眾議院的票數整合仍有些「緊張」,能否達到三分之二的門檻仍屬未知。而同時,羅賽芙亦得到了聯邦檢察總長卡多佐(José Eduardo Cardozo)的支持,認為國會這回所發起的彈劾案調查在舉證、抗辯與委員會利益迴避的問題上「充滿瑕疵」。巴西媒體認為,就算眾議院通過彈劾停權,羅賽芙與工黨亦可能會透過上訴最高法院的方式,來阻止停權命令的生效。

目前巴西的這場政治風暴,起源於以國會眾議院議長昆哈(Eduardo Cunha)等人,指責羅賽芙在2014年競選連任時,涉嫌違反預算法來增加公共支出,並更動報告隱瞞巴西經濟嚴重衰退的事實。這樣的攻擊,亦隨著羅賽芙身旁的工黨黨人一一涉入巴西石油的貪腐案、以及巴西近幾年快速衰退的經濟現況,而結合成民間反羅賽芙的輿情。

而在周一特別委員會決定之前,「內定」的代總統——現任巴西副總統特梅爾——也在意外中,對外流出一段「團結誓詞」。在這段曝光給媒體的錄音檔中,特梅爾亦以準政府領導人的身分,呼籲民間與政黨應「團結一致、共度難關」,對於取代羅賽芙的總統職位,也似胸有成竹。

特梅爾所率領的民運黨,是目前巴西國會的最大黨,其與羅賽芙的工黨原本同屬一聯合政府的盟友,但在彈劾大難之前,特梅爾與民運黨也在數周前選擇「跳船」脫離執政團隊、加入彈劾陣營,此一舉動,亦被工黨人士形容為「巴西政壇的宮廷政變」。

特梅爾本人目前仍維持副總統的身分,假若羅賽芙的彈劾案在眾院過關而遭停權,以副總統身分代理職權的特梅爾與民運黨,也將順勢接管巴西政府的執政運作,成為實質上的執政者。

目前羅賽芙在巴西國內聲望極低,根據巴西《環球報》的報導,巴西總統的全國支持度僅維持在10%上下;然而反對羅賽芙,不代表支持特梅爾,在彈劾案中的反對黨人,亦未取得民間的普遍信任:像是領導彈劾案的議長昆哈,就被爆出收受數百萬美金的海外匯款,介入巴西石油案的綁標案而遭到貪腐調查。而等待上位的副總統特梅爾,自己也有簽署當初羅賽芙調動預算的命令,而也面臨針對自己的彈劾責難。除此之外,周二通過彈劾表決的特別委員會,65名委員中也有超過半數議員因涉嫌貪污或其他刑責而官司纏身;換句話說,在這場巴西的政爭大戲中,台上的演員沒有一人能清白而退。


【2016.04.11 埃及】

埃及「割讓」紅海領土給沙烏地:兄弟回禮?喪權辱國?

4月11日:埃及-沙烏地的盟邦之吻。沙烏地國王薩爾曼(左)與埃及總統塞西(右)。...
4月11日:埃及-沙烏地的盟邦之吻。沙烏地國王薩爾曼(左)與埃及總統塞西(右)。 圖/美聯社

埃及「割讓」紅海領土給沙烏地:兄弟回禮?喪權辱國?

為了回饋沙烏地—埃及兩國重要的「盟邦情誼」,並給予來訪的沙烏地國王薩爾曼(King Salman)一份外交回禮,埃及國會周日宣布:確認將把紅海的兩座無人島——蒂朗島(Tiran)與沙納菲爾島(Sanafir)——「歸還」給沙烏地阿拉伯;消息一出,埃及輿情一片譁然,直指埃及的塞西(Abdel Fattah al-Sisi)政府「變賣國土」,為了金錢毫不顧慮埃及的主權尊嚴。

被「歸還」給沙烏地的這兩座紅海無人島,正好處於埃及、沙烏地的領海中線,其位置卡在重要的阿卡巴灣南端出口,對於以色列、約旦的紅海港灣進出口,亦有著相當重要的戰略地位。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以色列曾軍事佔領這兩座島嶼,直到以埃兩國簽署《大衛營協定》、關係正常化後,兩島才又於1982年歸還予埃及。至今,由美軍所主持的多國員觀察員部隊(MFO)仍時常巡弋兩島,以確保以色列在阿卡巴灣的航路暢通。

埃及政府表示,這兩座島是沙烏地在1950年為了擔心以色列軍隊入侵佔領,而「暫時」交付給埃及政府「保管」,兩國自2010年就針對「歸還」問題展開協商,因此周日國會的宣布,亦只是「物歸原主」而已;然而埃及反對派與民間團體卻認為,紅海兩島自古以來就是埃及的領土,鄂圖曼土耳其與英國方面,更在1906年確認了埃及在此的邊界主權,因此1950年的沙烏地託管主權說,根本站不住腳,國會所謂的「歸還協議」無異於喪權辱國的「領土割讓」。

埃及國會對島嶼主權的「歸還宣布」,正逢沙烏地國王薩爾曼的外交來訪。在埃及,沙烏地國王不僅受到了塞西政府的「尊榮待遇」,國王陛下更帶來了總價超過240億美金(折合新台幣7,818億元)的投資與援助預算,兩國甚至還同意共同修建一座穿越紅海的跨海大橋,將沙烏地西岸與埃及西奈半島南端連成一體,而這回被「歸還」的蒂朗島,則將作為大橋的中介點,成為連結兩國的重要支柱。

這座被埃及總統提議命名為的「薩爾曼國王大橋」的跨國建設,在埃及政府眼中,不但能加深埃沙之間的政經互動,更能為長期困頓的西奈半島帶來大量的開發機會。而兩國之間除了油氣管線合作外,未來也將研商興建跨國高鐵的可能,以幫助埃及與沙烏地得以展望成為亞非陸路合作的交通橋頭堡。

不過埃及總統的殷勤與沙烏地國王的慷慨,在埃及輿情中卻像是一場鬧劇。被稱為「阿拉伯世界的喬恩.史都華」的著名埃及主持人巴塞姆.尤素夫(Bassem Youssef,)就諷刺道:「兩座島能賣10億,金字塔群能賣20億,其他那些古石柱就免費贈送吧!」

而因軍事政變而下台、身陷囹圄的埃及前總統穆西(Mohammad al-Morsi)也在獄中表示:「埃及的土地是埃及的」、「就連一粒沙都不該割給外國人!」

自從2013年塞西領導軍方,推翻了埃及的民選總統穆西之後,沙烏地阿拉伯與埃及政府的互動就一直維持在蜜月狀態。其間,沙烏地官方不僅提供了數百億美金的信用貸款、援助埃及混亂的經濟,在外交戰略上兩國也日漸緊密,像是沙國目前正陷入苦戰的葉門戰爭中,埃及軍方都有派兵助陣,雙方的熱絡互動也被外界視為阿拉伯世界,保守派新聯盟的崛起象徵。


【2016.04.11 廣島】

G7外長廣島會議,美國務卿:哀悼原爆、但不道歉

4月11日:參拜嚴島神社,G7外長中的4位。由左至右,英國外相韓蒙德、日本外相岸...
4月11日:參拜嚴島神社,G7外長中的4位。由左至右,英國外相韓蒙德、日本外相岸田文雄、美國國務卿凱瑞、法國外長艾侯。 圖/美聯社

G7外長廣島會議,美國務卿:首度前往平和公園哀悼原爆、但不道歉。

以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所組成的七大工業國組織(G7),10日齊聚於日本廣島舉行外長會議。會議中將針對朝鮮局勢、打擊伊斯蘭國、敘利亞難民問題、南海局勢、以及全球無核化倡議...等議題進行討論。

然而在會場之外,本回G7會議的東道主,日本,也將於11日安排7國外長參觀廣島平和紀念公園與廣島原爆資料館,向1945年8月6日廣島原爆的10餘萬名死難者致意——這也是71年來,首度有核武國家(美、英、法)代表前往廣島原爆點哀悼——身為「事主」的美國,亦將由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代表出席。

凱瑞此行,也將讓自己成為「首位前往原爆紀念致意的美國國務卿」;但在行程之前,美方就已明確告知媒體:美方並非為「道歉」而來。

引如果你問的是——國務卿此番廣島之行,是否為了道歉而來——那麼答案明顯是『不』;但如果你的問題是,國務卿本人——以及美國與日本的所有民眾——是否對於在悲劇中那些罹難的同胞感到哀慟,那麼答案則是『是』。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東納(Mark Toner)強調,自戰後,美日兩國一直都是「最密切不過的朋友與最堅強的盟邦」,而凱瑞國務卿對原爆紀念的拜訪行程,亦是為了向大戰中所有死難者表達悼念,而七大國外長也預計在11日的參訪行程過後,共同提出促進全球無核化的《廣島宣言》。

早先在10日的首日會期中,G7各國的外長夫人就已先行前往廣島平和公園獻花致意,不過7國外長則先在日方安排下,跨過廣島灣前往著名的「嚴島神社」觀光參拜。稍晚的會議中,各方則把重點聚焦於南海、中東、朝鮮與反恐等具體的戰略議題進行交流。

在外長會議後,廣島也將於今年5月26-27日,迎來正式的G7元首高峰會,屆時來訪的歐巴馬,也將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訪問原爆點的現任美國總統。

※工業國組織會議,原本應該有第8個成員(G8)——俄羅斯代表的參與;但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發生後,俄國的會籍遭到大會凍結,因此在過去兩年中都僅有「G7」代表前來開會。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最新文章

一面插在橄欖山上的以色列國旗,與阿克薩清真寺大院和耶路撒冷對望。4月18日至19...

【Daily Podcast】伊朗遭空襲,美國指稱「以色列飛彈攻擊」/加薩婦女緊抱姪女遺體照片,獲2024年世界新聞攝影獎

2024/04/19
2024年世界新聞攝影獎「年度照片」得獎作品,拍攝下一名加薩女性緊摟被飛彈炸死的...

巴勒斯坦聖殤像:加薩女人捧姪女遺體,獲2024年世界新聞攝影獎

2024/04/19
圖/歐新社

【Daily Podcast】阿聯歷經75年來最嚴重暴雨,「人工增雨釀禍」質疑出現/全球疫情趨緩後,家暴通報情形有改善嗎?

2024/04/18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4月16日經歷了75年以來最嚴重暴雨,包括杜拜國際機場和多處高速...

阿聯75年以來最嚴重暴雨:杜拜機場癱瘓,沙漠大雨是人工增雨釀禍嗎?

2024/04/18
本次大選,總理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BJP)可望拿下多數席次,然而莫迪近年加強偏...

【Daily Podcast】印度大選:世上最大規模選舉將如何進行?/索羅門群島大選:延續親中路線?

2024/04/17
2014年4月16日承載476人前往濟州島的世越號沉沒,造成304人罹難,其中包...

【Daily Podcast】#Remember0416:南韓世越號船難10週年/雪梨教堂持刀攻擊案,警方稱屬於涉及宗教的恐怖行動

2024/04/1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