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過去24小時:國際鏡頭一周間(0325 - 0401)

2016/04/01 轉角24小時

【2016.04.01 法國】

反對勞動新制,法國120萬人大抗爭

法國罷工大抗爭,勞動者的搏鬥。 圖/美聯社
法國罷工大抗爭,勞動者的搏鬥。 圖/美聯社

守護35小時工時原則,全法120萬人街頭抗爭。

為了抗議歐蘭德政府所提出的勞動改革新制,法國近一周各地陸續發生街頭抗爭,3月31日更發起全國號召,包括勞工工會、鐵路工會、教師工會與各級院校的學生會等,在法國全境動員超過120萬人上街抗爭,各地民眾並與法國警方發生衝突,包括鐵路、公路、與空中交通皆受影響,各地大學、高中院校也出現師生罷課,包圍校園的串連抗爭。

「必須阻止《柯姆希 (法國勞動部長)法案》」(Il faut arrêter les Khomri)、「(勞動新法)的『大躍進』帶我們回到19世紀」(Un grand bond en avant vers le 19e siècle)示威群眾的憤怒口號,插遍了全法各地。但法國政府之所以引發眾怒,是因為歐蘭德政府為了活絡就業率,而準備插手「更動」法國勞工的鐵律——「35小時工時制」。

原先法國所施行的35小時工時原則,規定勞工每周的工作時間若超過35小時,則雇主必須支付高額的加班費作為回饋;但這項工時原則,卻長期被資方批評為「箝制企業的人力彈性」。於是在活絡就業市場、拼經濟的大前提下,今年初法國勞動部長柯姆希(Myriam El Khomri)歲提出了《勞動法修正案》。

這個修正案也被稱為《柯姆希法案》,雖然在「原則上」法國仍維持每周固定工時35小時的上限,但修正中卻將另外賦予雇主「彈性工時調整」的權限,每日彈性工時最長可達12小時、每周則多達48小時——若是遇到「特殊情況」,雇主更可要求勞工「每周工作60小時」;這多出來的彈性工時,則可例外於原先的加班費制度,同時《柯姆希法案》亦增加了雇主在增解聘員工上的權限。

在歐蘭德政府眼中,《柯姆希法案》的通過,將大力鬆綁法國就業市場「僵化」的聘僱結構:要是各級企業能更精簡地汰換人力,那麼原本的高額人事費用也將被鬆綁,進而有更多的資源來增聘更多的員工,而法國遊蕩於10%失業率與低迷的經濟成長率,也有望得到緩解。

然而對受薪階級而言,在大環境以惡劣無比的狀況下,自稱為「左翼」政府的歐蘭德內閣竟選擇剝削勞工工作條件、為資方服務而向勞方動刀,各種不可置信亦在今年3月引發一波又一波的抗爭怒潮。

而一批又一批的示威群眾,在法國各地反抗政府的同時,執政的社會黨黨內亦起反抗,而仍希望在2017年總統大選中連任的歐蘭德,其民調更一路下滑,全國支持度僅剩15%。歐蘭德此前曾多次表示,如果法國經濟救不起來、失業問題沒有起色,那麼身為總統的他也將負起政治責任、不會參選2017年的連任大選。

反對勞動改革內容,在法國大城里昂與警方衝突的示威者。 圖/美聯社
反對勞動改革內容,在法國大城里昂與警方衝突的示威者。 圖/美聯社

永不妥協!法國勞工的吶喊才正要開始。

為了抗議法國勞動部所提出的《勞動法改革草案》,3月31日法國全境也發起了120萬人的勞工大抗爭。除了罷工、罷課之外,全境的鐵公路、航空交通,也一一受到影響而延遲或癱瘓。

法國政府在今年年初發表改革草案後,其政策中對於勞工權益規範的鬆綁,也引發了勞團憤怒,這也逼得歐蘭德政府推出「二版」草案,把其中關於惡性解雇賠償金上限、與中小企業可單方面「調控工時彈性」的法條刪去——但這樣的作法,不僅無法讓勞團接受對其勞權遭限的不滿,亦激怒了法國中小企業而被抨擊為「半調改革」。

3月31日走上街頭的示威者擔心,法國政府的這波勞動改革,短期看來是為促進經濟、活絡就業,但長期來看卻將破壞勞資態勢,剝奪工會權力,並加劇法國國內短期工、約聘工現象的惡性循環;然而就法國政府來看,彈性的勞動法改革,或許可以跳過冗長的工會協商,讓中小企業更能直接與雇員協調工時與薪資,而加強中小企業在人事安排上的競爭力。

此外,主導這波改革的勞動部長柯姆希(Myriam El Khomri),也因為這一套《柯姆希法》而成為勞工之敵。現年38歲的柯姆希,是當前內閣最年輕的女性部長,出生於摩洛哥的他來自於移民家族,這樣的背景也讓他在上任初期一度成為媒體話題。然而在提出《勞動法改革草案》後,柯姆希的資歷卻也被嚴厲攻擊,認為未曾「在民間工作過的她」根本無法體會底層勞工受「彈性工作條件」所壓迫的剝削之苦。

《柯姆希法》預計在4月初將送入法國國會進行辯論,並在4月底、5月出進行表決——假若毆蘭德內閣的改革方案得以闖關,那麼新法也預計將正式於夏季上路。

另一方面,反勞動改革的大抗爭也剛好與法國航管人員罷工的時間重疊。為了抗議政府對於航管人力、設備技術的投資不足,法國各地機場的航管單位也於3月31日下午5點至4月1日上午5點之間發起罷工,影響擴及全歐的空中交通、百餘航班因而取消或延期。

不過法國航管的罷工,也引發了國際航空公司的憤怒。歐陸最大的廉價航空集團——來自愛爾蘭的Ryanair——就號召歐洲各家航空與乘客,意圖發起「公民連署」要求「歐盟執委會出來解決這種罷工亂象」。Ryanair等公司認為,自2009年開始,法國航管的罷工時數已超過43天,棄工作責任於不顧、擾亂歐洲空中運輸的作法應該「適可而止」。

不過Ryanair的連署頁面很快地被歐洲乘客與網友「洗臉」,除了質疑其「反罷工」的號召違法外,亦勸告Ryanair在指責航管罷工延誤交通之前,「應該先好好地刮乾淨自己的鬍子」。


【2016.03.31 巴西】

霍夫曼之怒!當黃色小鴨變成巴西的「反貪腐小鴨」

里約海灘上,巴西的「抗爭小鴨」。 圖/路透社
里約海灘上,巴西的「抗爭小鴨」。 圖/路透社

還記得「黃色小鴨」與它的創作者——荷蘭藝術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嗎?正當巴西的反政府示威越演越烈、總統羅賽芙的執政即將面臨彈劾的倒台邊緣時,巴西這波抗爭的象徵吉祥物——一隻眼睛打叉的黃色小鴨——卻引發了霍夫曼與巴西抗爭團體間的侵權糾紛。

目前在巴西街頭隨抗爭而到處出場的這隻「叉叉鴨」,其實是去年秋天由聖保羅工業聯合會(FIESP)所出資打造。小鴨身上寫著的標語「Chega de pagar o pato」(我們不會為了別人的蠢鴨買單),亦是反對團體對於政府預算與增稅的濫用所發起的抗議宣言;然而這隻「抗爭鴨」的外型,卻與霍夫曼的黃色小鴨極為類似,而引發荷蘭藝術家對於侵權與盜版的質疑。

「這隻鴨只換了眼睛,鴨身和鴨喙都沒有更動我們的專利設計。」霍夫曼本人對《BBC》表示,這隻抗爭鴨非常明顯地抄襲、並侵害了荷蘭展方的權益,特別是這隻抗爭鴨的製造者,與2008年黃色小鴨於巴西展出時的製造商「剛好」都是同一家廠商,因此照抄盜用的作法,也讓霍夫曼團隊更加惱火揚言提告。

「製造商說這沒有問題啊!」面對國際藝術家的怒火,發起抗爭的聖保羅公會聯合會僅低調回應,而製造商也表示「一切都是誤會」而堅稱抗爭鴨與原版黃色小鴨是「部一樣的新設計」。

截至目前為止,抗爭鴨仍是巴西反政府示威的集會常客,在周二,示威團體才運來了五千隻塑膠小鴨,淹沒了巴西利亞的國會廣場,以譏諷執政的工黨政府皆連不斷的貪污與政治醜聞。

早在周二,羅賽芙政府的聯合內閣才因六名「民主運動黨」的閣員「跳船」請辭,而面臨垮台邊緣。而到了星期四,情況又更加惡劣,由於世界盃足球賽行賄醜聞纏身,巴西的運動部長希爾頓(George Hilton)也決定在離奧運會開幕僅剩四個月的現在,於關鍵時刻請辭。

2016年的里約奧運將在今年8月開幕,但目前正陷於政治風暴中的巴西,則將在四月中迎來總統羅賽芙的彈劾案。外界預期,眼下已陷入絕境的羅賽芙政府,或許撐不到奧運開幕就將提前面對黯然的執政謝幕。


【2016.03.31 德國】

《美聯社》成為納粹宣傳機器的往事...

3月31日:納粹黨衛軍的文宣《下等人種》,就是用美聯社所提供的內容素材。 圖/美...
3月31日:納粹黨衛軍的文宣《下等人種》,就是用美聯社所提供的內容素材。 圖/美聯社

歷史殘跡:《美聯社》成為納粹宣傳機器的往事...

為了在各大外媒的競爭中,取得駐點德國的獨家權利,美聯社曾在1933至1941年間與納粹德國「密切合作」,不但包括報導的配合審查與自我限制,在特派員的聘雇上亦受納粹宣傳部的安插而聘用來自於SS黨衛軍的「攝影記者」,甚至還提供影像圖庫、資料,作為納粹種族宣傳的文宣內容。

英國《衛報》30日報導,根據德國哈雷-維滕貝格大學的歷史學者香柏格(Harriet Scharnberg)的研究,在希特勒與納粹黨於1933年掌權後,德國於1934年施行了惡名昭彰的《編輯法》(Schriftleitergesetz),其中不僅將新聞通訊定義為「受國家控管的任務」,在德國境內的職業編輯也「僅限由亞利安血統者」擔任,新聞工作者更必須接受帝國宣傳部的審查與培訓,確認其「對帝國志業的認同與忠誠」。

納粹德國對新聞傳播的直接干預,逼得許多不願妥協的外媒撤出德國、或被查禁——但美聯社卻選擇了與納粹德國妥協,並成為了唯一一家願意遵守《編輯法》、並能留在德國執業的外籍傳媒。

在這段時間,美聯社也接受納粹黨的安插,聘用了來自SS黨衛軍宣傳部門的「攝影軍官」法蘭茲.羅特(Franz Roth),各種德國境內的文字報導與影像通訊,亦都得接受「黨的審查與安排」——部份照片,甚至還得由希特勒本人親自挑選;換句話說,「黨所選擇的照片印象」也就透過順從的美聯社,放送至全球各地,成為帝國宣傳戰略的一大核心。

香柏格的研究顯示,在這段時間,美聯社亦開放通訊圖庫給SS黨衛軍,作為其種族宣傳所用。例如黨衛軍最著名的反猶文宣《下等人種》(Der Untermensch)以及《美國猶太人》(Die Juden in USA),都有大量美聯社提供的人物素材與照片。

在與納粹合作的期間,美聯社成功地壟斷了各西方傳媒的德國獨家,特別在二次大戰於1939年正式開打後,美聯社更在納粹安排下,成為了德軍獨家的「外媒隨軍」記者——像是著名的美聯社柏林特派員路易斯.洛克納(Louis P. Lochner),就因其在「波蘭前線」的戰地報導,而獲得1939年普立茲獎的肯定。

不過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隨著美國成為納粹的敵人,美聯社的在德國的「獨家權」也被取消;而旗下著名的黨衛軍攝影記者羅特則「正式歸建」德軍宣傳部,並於1943年烏克蘭境內的第三次卡爾可夫戰役中,死於蘇聯紅軍的槍彈之下。

《衛報》質疑,美聯社與納粹的往事,或許揭露了在獨裁政權之下,外媒對於自我審查的配合度底線。即便納粹故事距今已超過70年,但這幾年外媒紛紛湧入另一獨裁世界——北韓——的現實,卻又同樣映出報導與宣傳中的敏感界線。

在2012年,搶先「入駐」北韓的美聯社,正式成為了第一家在平壤開設通訊分部的西方媒體。然而關於報導內容與審查的問題,其是否接受北韓政府單位的「篩選」與介入,美聯社至今仍語焉不詳,僅以「拒絕回覆『假設性』命題」作為對外的一致回應。


【2016.03.30 巴西】

執政盟友「全面撤退」,巴西總統羅賽芙內閣大失血

但對於羅賽芙來說,總統彈劾案是盟友的「政治叛變」。 圖/歐新社
但對於羅賽芙來說,總統彈劾案是盟友的「政治叛變」。 圖/歐新社

巴西總統羅賽芙的彈劾案愈演愈烈,昨日其執政盟友,同時亦是發起彈劾案的「民主運動黨」(PMDB)硬生生地再補一刀,宣布即刻全面退出聯合政府。據路透社報導,在周一民主運動黨籍的旅遊部長請辭後,民主運動黨於周二召開會內部會議,全數無異議通過「召回」任職於內閣的六位部長,以及其他擔任政府職位的黨員。大失血的羅賽芙內閣因此陷入空轉危機。

羅賽芙任期內巴西經濟疲軟不振,而自身醜聞不斷,前陣子更是因為力挺遭貪腐案起訴的前總統魯拉入閣,被人質疑是兩人是在「相互包庇」,引發千萬名民眾上街抗議、反政府。而這起彈劾風波的導火線始於去年底,羅賽芙在眾議院被指控於2014年大選期間,非法調動財政預算,蓄意隱藏國家財政赤字的狀況。

但對於羅賽芙來說,彈劾案始是盟友的「政治叛變」。

然而,據BBC特派員分析,盡管彈劾案聚焦在總統是否違法,政治騷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較宏觀的角度來看,現在的巴西經濟成長緩慢、茲卡病毒肆虐,國家焦慮地籌備里約奧運,根據當地二月份所作的民調,只有11%的受訪民眾認為羅賽芙做的「不錯」或「很好」。抗議民眾真正質疑的,是羅賽芙本人已喪失代表國民的正統性與公信力。儘管如此,相關政治評論也分析,羅賽芙在基層還是有一定的支持聲量,彈劾案引發的政治動盪,恐怕不會如此簡單地就平息。

為安撫國內躁動的情緒,原本預計本周飛往華盛頓參加能源峰會的羅賽芙,緊急取消行程,與小黨進行協商,盡可能地在本周結束前,找足人手替補民主運動黨留下的職務缺口。

彈劾案將於四月中在眾議院進行表決,羅賽芙在眾議院至少需獲得171票,才能駁回彈劾,換言之,在與最大盟友鬧翻後,羅賽芙只能仰賴小黨的支持。據路透社報導,小黨的票數加總起來雖然能「湊」到180張票,但昨日在民主運動黨宣布全面撤退內閣後,在議會內佔有49席次的「進步黨」(PP)決定在今天召開臨時會,決定是否要跟民主運動黨「同進退」,一起撤出政府。

若眾議院表態支持,全案將轉呈參議院,以簡單多數決方式表決是否起訴總統,屆時羅賽芙得暫時卸下職務半年,由民主運動黨黨魁,同時為副總統泰梅爾(Michel Temer)接任代理職務。


【2016.03.30 塞普勒斯】

鬧劇還是生死一瞬?埃航181案驚魂

3月30日:埃航181號劫機事件落幕前夕。 圖/美聯社
3月30日:埃航181號劫機事件落幕前夕。 圖/美聯社

生死驚魂還是鬧劇?埃及航空181號航班劫機事件。

埃及3月29日發生劫機事件。埃及航空(EgyptAir)一架由亞歷山卓飛往開羅的國內線181號航班(MS181),在飛行過程受到一名埃及男子塞義夫.埃爾汀.穆斯塔法(Seif Eldin Mustafa)劫持;穆斯塔法聲稱身上穿有炸彈背心,並要求機長轉飛往土耳其伊斯坦堡,但機上油料不足,於是只好降落於塞普勒斯南部的拉納卡機場。

這架載有55名乘客的空中巴士A320客機降落後,劫機的穆斯塔法釋放了機上的大部分乘客,僅留下機組員與3名外籍乘客作為談判籌碼,並透過塞普勒斯當局派出的談判代表,向塞國政府申請「政治庇護」,並要求當局代為轉交一封4頁的親筆信「給他住在塞普勒斯的前妻」;但最後,在歷經數個小時的談判與前妻本人的到場後,穆斯塔法才於當日「棄械」投降,結束這場意外的空中驚魂。

59歲的「劫機客」穆斯塔法,其實是埃及的退役軍官,餘悸猶存的機上乘客亦形容她在劫機過程中「情緒相當激動、反覆,給乎無法溝通」,但其行動機則是「感情糾紛」,所持的「炸彈背心」亦只是裝飾而無爆裂物成分,與恐怖組織亦無相關。

「他不是恐怖份子,他就只是個白癡。恐怖份子很瘋,但他們不笨——但這傢伙就是蠢到家了。」一名埃及外交部的官員不無激動地向媒體表示。不過埃及政府私下的惱怒,卻掩蓋不了出其安全系統屢屢出包的窘境。在去年11月,KGL9268航班因遭恐攻而於西奈半島發生空難之後,埃及的機場安檢與旅行安全,即遭各國政府與觀光客質疑。而這次MS181航班劫機案中,「為何有人能持『炸彈背心』通過國內安檢?」亦讓埃及交通部被各方狂轟。

在過去,航空史上並不乏因「感情糾葛」而劫機的故事。1982年6月30日,一名斯里蘭卡籍的劫機客Sepala Ekanayake就為了「見到自己的義大利前妻與孩子」,而挾持了一架義大利航空747客機。當下Ekanayake雖然得逞,後來卻仍遭斯國政府逮捕入獄。

埃航181號劫機事件的落幕是「圓滿收場」,但上一回埃航遭遇劫機事件的結局,卻是極...
埃航181號劫機事件的落幕是「圓滿收場」,但上一回埃航遭遇劫機事件的結局,卻是極其血腥。圖為1985年11月25日,埃航648號航班在馬爾他機場的攻堅現場。 圖/美聯社

▎埃航劫機:血腥的過去,648號航班慘案

比起埃航181號航班「相對圓滿」的結局,在過去,埃及航空卻曾經歷過更血腥的劫機悲劇。

1985年11月23日,埃及航空一架載有92名乘客,由雅典起飛、飛往開羅的波音737機客機——埃及航空648號航班(MS648)——在起飛後不久,即通報遭武裝挾持。三名來自巴勒斯坦武裝組織「阿布.尼達」的劫機客,手持槍械與手榴彈劫持了這架客機,然而在截持過程中劫機客與一名埃及的空中警探在機上駁火。空中警探雖擊斃了其中一名劫機客,但卻也負傷就擒。

挾持航班的劫機客,原希望MS648航班能直接飛往利比亞,但卻因油料不足而降落於馬爾他的盧卡機場。降落後,為了脅迫馬爾他當局為飛機補充油料,劫機客歐瑪爾.雷札克(Omar Rezaq)於是陸續槍擊了6名人質並將其擲出機外示威(唯因其手槍擊發故障,而僅造成2死4傷),但此時馬爾他當局在美方的「強力要求」下,遂同意由埃及軍方接手行動,並於劫機事件開始24小時之後武裝攻堅。

馬爾他當局表示,由於MS648的機體仍屬於埃及國土,因此相關行動由埃及軍警「跨海值勤」亦屬合理。

當時負責攻堅的埃及「777特遣隊」(Task Force 777),是美軍三角洲部隊為埃及所秘密培訓的反恐特勤隊,但在攻堅過程當中,長途跋涉而來的777特遣隊表現不僅生疏且莽撞,強行攻堅的兩分鐘內,雖然解除挾持狀況,但亦造成54名人質死亡——其中4人死於777特遣隊的流彈,其他人則死與爆破機艙的濃煙與爆炸。

根據馬爾他警方事後的調查報告,777特遣隊突襲前夕,要求盧卡機場熄燈的作法「相當業餘」而讓行動失去了奇襲的意義,在爆破機艙突進的過程中,特遣隊亦用了超過合理需求量「數倍」的炸藥——這也是直接造成大量人質死亡的主因之一。

攻堅過程中,777特遣隊對劫機犯下達了「格殺令」,但主嫌雷札克卻偽裝成重傷旅客逃過一劫。不過發現「漏網之魚」的777特遣隊,隨後也持槍闖進當地醫院的急診室,要求醫護人員交出手術中的「劫機客」雷札克。最終在斡旋之後,777特遣隊才退讓撤出。

雷札克後來仍被馬爾他當局判刑,並在多經波折後落入美國政府手中,於1996年遭判終身監禁服刑至今。

渡海攻堅的埃及777特遣隊,對劫機客採取「格殺令」,但莽撞的攻堅策略卻也殺死了大...
渡海攻堅的埃及777特遣隊,對劫機客採取「格殺令」,但莽撞的攻堅策略卻也殺死了大量乘客人質。 圖/美聯社


【2016.03.29 澳洲】

大堡礁,白化威脅升至新高

救救大堡礁!環境保護人士抗議呼籲盡快將大堡礁列入「瀕危世界遺產」的名單。 圖/歐...
救救大堡礁!環境保護人士抗議呼籲盡快將大堡礁列入「瀕危世界遺產」的名單。 圖/歐新社

全球暖化加劇珊瑚白化,大堡礁威脅級別升至歷年來最嚴重。

這幾天,由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珊瑚研究教授泰瑞休斯(Terry Hughes)領隊珊瑚白化偵查小組(National Coral Bleaching Taskforce),大規模追蹤大堡礁的健康狀況。根據回報,澳洲凱恩斯及巴布新幾內亞附近海域的珊瑚礁群裡,520處之中僅有四處尚未白化;而白化的珊瑚中,有95%所受威脅級別被升高至二級的嚴重程度。最近一次威脅珊瑚礁白化發生在2002年,但當時也只有18%的珊瑚被列為二級。

作為世界最長、面積最廣的珊瑚礁群,如今在氣候變遷的劇烈影響下集體白化,過往璀璨的自然生態似乎不復存在。

當海洋溫度上升(只要攝氏溫度升高一至二度),依附在珊瑚上提供珊瑚成長90%所食物的共生藻,因生存環境劇變而死亡或是離開,留下灰白的珊瑚蟲。雖然部分珊瑚在環境改善後能夠自然回復,但也有珊瑚在歷經一次白化後死亡。而在全球暖化加劇之際,珊瑚復原的速度恐怕永遠追不上急速惡化的生存環境。根據《衛報》報導,近年專家也指出,只要全球均溫攀升攝氏1.5度,珊瑚恐怕就會直接死去。

休斯表示,接下來幾天將會擴大偵查範圍至大堡礁南緣地帶,而這幾天最南邊大堡礁上空雲層厚,也許維持了海洋的低溫,南緣的珊瑚白化或許不至於如此嚴峻,但他也嚴正警告,這一波的珊瑚白化問題,可能會永遠改變大堡礁的生態。

近年聖嬰現象肆虐,在世界各地造成極端的暴雨與旱災,間接惡化了珊瑚白化問題,但聖嬰現象並非唯一因素,休斯坦言,在1998年前,聖嬰現象不會直接造成珊瑚白化,但現在人為因素加劇全球暖化,這兩個狀況結合一起,對珊瑚礁來說如雙重重擊,雪上加霜。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也對澳洲首相騰博(Malcom Turnbull)喊話,請他親臨現場,來親眼見證一天又一天消逝的珊瑚礁,正是全球暖化的問題——「偵察機所拍攝的空拍圖,上頭那赤裸裸的一片白,那就是氣候變遷的最佳證明!」

前年澳洲當局通過印度能源巨擘阿達尼集團(Adani Enterprises)的煤礦區興建案,這個可供給一千萬用戶電力的煤礦開採區,卻坐落在昆士蘭加里利盆地(Galilee Basin),離珊瑚礁群四百公里處遠。為提升煤礦運輸量,又必須擴張建設昆士蘭的深水港口,頻繁的海事與運輸路線將無可避免的衝擊周邊的珊瑚礁。

如今大堡礁白化現象加劇,澳洲海洋保護協會(Australian 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直白地說,「面對現實吧,珊瑚白化是因為全球暖化,而全球暖化的罪魁禍首,就是這些煤礦業者」,並呼籲執政的保守黨檢討過往錯誤的政策。


【2016.03.29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火燒摩天樓,阿聯13個月第3起惡火

3月29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燃燒中的摩天樓。 圖/美聯社
3月29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燃燒中的摩天樓。 圖/美聯社

火燒摩天樓,阿聯13個月第3起惡火。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西北部的成員邦——阿吉曼(Ajman)——一棟30層樓的摩天大樓「阿吉曼一號」在周一晚間發生大樓火警,火舌從20樓處竄出後,隨即吞噬了整棟大樓;雖然火勢最終只能任其燃燒,但當局表示,所有居民都在第一時間順利撤離而「無人傷亡」。

不過周一阿吉曼的這場摩天樓大火,也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近13個月以來,第三起重大的高樓火警:在2015年2月,全世界最高的住宅大樓之一——336.1公尺高的杜拜「火炬塔」(The Marina Torch)——才慘遭祝融,火災當下大批的玻璃與墜落物,更造成現場救災的困難與民眾恐慌。而2015年12月31日,杜拜的五星級旅館——63層樓高的「阿德里斯酒店」(Address Hotel)——亦在杜拜市區的跨年煙火施放前夕發生大火,燃燒猛烈而成為年節時刻的國際頭條。

雖然皆連的三場大火,都沒有造成直接的人員傷亡,但頻繁發生的高樓火警,亦讓摩天樓聳立的海灣各國戒慎恐懼。

在過去,高樓火警都曾在各地造成慘痛悲劇,包括:911事件中遭受攻擊、大火,最終倒塌的紐約世貿雙子星大樓(2,312死),以及1974年在巴西造成180餘人罹難的聖保羅銀行大火等,都是如今高樓火警引以為鑑的救災教訓。

摩天大樓火警由於建築物的高度限制,在火場救援與控制過程中,往往得更依靠建築體本身的疏散計畫與防火設計來避免生命財產的損失,而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這三場火災之中,高樓的強風也都助長著火勢,使其烈焰難以收拾。

不過縱使接連發生大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卻仍樂於以其火場的救災能力為宣傳。在年初跨年的「阿德里斯酒店」大火中,網路上除了瘋傳大火照片外,深入火場前線打火的杜拜王子——蒙蘇爾(Sheikh Mansoor bin Mohammed,杜拜大公的兒子之一)——其全付武裝的救火英姿,更成為社群媒體一陣追捧的王室明星。


【2016.03.28 布魯塞爾】

分裂的布魯塞爾 極右示威者鬧事遭警方水柱驅離

鬧事的極右份子。 圖/美聯社
鬧事的極右份子。 圖/美聯社

分裂的布魯塞爾 極右示威者鬧事遭警方水柱驅離。

儘管比利時當居呼籲民眾盡量避免群聚活動,在布魯塞爾恐怖攻擊邁進一周內的期間,比利時各地仍可以看見多起民眾自發性的悼念,甚至是「Free Hugs」傳遞愛的活動。但就在昨天,一場在布魯塞爾證卷交易所廣場的和平紀念集會——「March aginst Fear」,卻引來數百名「極右」示威者的「鬧場」,逼得警方不得不施以水柱,強制驅離。

「March aginst Fear」的紀念會原定於27號周日,但在布魯塞爾市長與比利時內政部長公開要求暫緩活動,好讓警方在這關鍵時期能有效整合並集中利用資源,投注在偵查與追緝恐怖分子網絡的任務上之後,主辦單位隨即宣布活動延期,並回應「民眾的安全絕對是我們最關切與首要顧慮的。」

但當天仍有一群人堅持前往在證卷交易所廣場,進行祈福。這場集會卻在下午,在一群亢奮的右翼足球迷湧入現場後,徹底由原先的和平祈福變調為暴力衝突。根據德國之聲記者現場報導,約四百多名的鬧事者,身著黑色上衣,部分配戴黑色面罩,手持煙火信號彈,嘴裡高喊反移民、反伊斯蘭國等口號,四處砸酒瓶與寶特瓶,甚至比出納粹敬禮手勢,並與原本和平祈福的民眾發生口角與肢體衝突——面對極右份子排外的語言,原本的祈福民眾則回嗆「反仇恨」。最終,布魯塞爾當局出動鎮暴警力,以水柱強制驅離民眾。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據當地報導指稱,這群右翼份子由從比利時佛萊明大區(Felmish Region)搭乘火車而來,自稱只是反對恐怖主義,並不是外界所指控的法西斯。事後,比利時總理沉痛譴責周日的暴力行為,而布魯塞爾市長則憤怒地表示這群人簡直就是「流氓」(scoundrels)

上周二的恐攻讓比利時反恐單位備受譴責,周日比利時內政部長詹彭(Jan Jambon)也坦承,過去十幾年來政府長期忽視國家安全,直接造成了現今全國上下警力與情治系統不足的窘境,而儘管在過去兩年間,政府注入六億歐元在國安政策上,但面對極端暴力突襲的,依舊成效不彰,無力應對。

截至目前為止,比利時警方已於比國內六個城市相繼發動13起突襲行動,拘留九名可疑人士,但在問訊後釋放其中的五名。據BBC報導,荷蘭也展開類似的反恐突襲,拘留了一名疑似預謀犯案的嫌疑犯。


【2016.03.28 巴基斯坦 拉合爾】

星期一:巴基斯坦塔利班恐攻,65死血染復活節。

3月28日:一名受傷的民眾,從爆炸案現場被救出。 圖/路透社
3月28日:一名受傷的民眾,從爆炸案現場被救出。 圖/路透社

65死血染復活節,巴基斯坦塔利班恐攻。

巴基斯坦東北大城拉合爾,27日晚間6點40分發生恐怖攻擊,一名自殺炸彈客在城區內古爾珊伊克巴公園(Gulshan-e- Iqbal Park)的兒童遊憩區附近自爆,目前已知至少65死、300餘人受傷。由於當晚正逢復活節,遊憩區內也聚集了不少巴基斯坦基督徒家庭歡聚慶祝,造成的死傷與恐慌也因此格外慘重。

「願神施以其憤怒懲罰這些兇手。是怎樣的暴徒,才會對公園裡玩耍的小孩犯下如此暴行?」一名爆炸現場的家長,激動地對《路透社》特派員表示。

這起自殺攻擊,目前已由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旗下武裝分支「自由黨人」(Jamaat-ul-Ahrar)承認責任。在聲明中,自由黨人表示這起攻擊就是要「針對基督徒與巴基斯坦總理——納瓦茲.謝里夫(Nawaz Sharif)的示威」,並宣稱未來還將會有「更多的自殺攻擊在等著你們。」

巴基斯坦塔利班在2002年左右成立,雖然名稱與歷史淵源上卻與阿富汗塔利班有所聯繫,但兩個塔利班並非同一集團,當前沒有聯盟或從屬關係,甚至在區域政策上更存對立(阿富汗塔利班較親巴基斯坦中央,而巴基斯坦塔利班則以推翻巴國政府為目的)。

在過去,巴基斯坦塔利班曾多次犯下震撼國際的暴力攻擊:例如2012年對知名部落客(後來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的刺殺槍擊、以及2014年造成141死的白沙瓦軍眷學校大屠殺等,都是巴基斯坦塔利班對中央政府的挑釁攻擊。

而在攻擊案之後,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也取消了原本預定前往英國、美國的外訪行程,坐鎮救難與究責。但一而再再而三的攻擊事件,卻再度重創謝里夫政府的聲望。

27日的攻擊事件,亦是2014年白夏瓦學校屠殺後,巴國境內最慘烈的恐攻行動之一。在2014年的攻擊案後,巴基斯坦塔利班在巴國民間的聲望陷入重挫,縱使民間最保守的宗教聲音都不能接受「巴國塔利班竟會針對兒童痛下殺手」,這種無差別的暴行,甚至連阿富汗塔利班都發出聲明,譴責巴國塔利班的行為是「明顯反伊斯蘭的惡舉」。

目前拉合爾全市仍在全力拯救傷患,但重傷者為數眾多,當局也悲觀地估計「罹難者數量恐將繼續攀升」。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最新文章

「manifest」(顯化)一詞成為2024年度代表字,全球流行歌后杜娃黎波也十...

顯化吧!所有願望都得以實現?《劍橋字典》2024年度代表字「manifest」

2024/11/22
川普於2024年2月29日在德州伊格爾帕斯訪問美墨邊境,德州州長阿博特陪同。阿博...

全力支持川普驅逐移民?德州政府主動幫買土地蓋拘留所

2024/11/21
左為「暴風影飛彈」,右為11月20日流傳的網路影片,俄羅斯境內有人撿到印有「St...

烏克蘭首度發射「暴風影」巡弋飛彈:各方如何回應戰事升級風險?

2024/11/21
2024年11月19日,位於新德里的印度門(India Gate)。 圖/路透社

灰燼的味道:北印度「全球最嚴重空污」,進入醫療緊急狀態

2024/11/20
香港47人案在11月19日宣判,其中一名被判刑4年3個月的呂智恆,其母親在法院外...

「為什麼好人要坐牢?」香港47人案的國安法重判,黎智英今日出庭應訊

2024/11/20
基輔獨立廣場的一角矗立著一片烏克蘭黃藍國旗旗海,以紀念在戰爭中失去寶貴生命的死者...

千日戰火之殤:烏克蘭減少1,000萬人口,俄軍仍在烏東快速推進

2024/11/19

回應

Top